退休後還有 35 年要生活

你存的退休金夠用嗎?

國際研究指出,現代人應該要達到 74 歲才算是老人

現在醫療進步人類的壽命逐漸延長

以前我們做的退休規劃都假設 65 歲退休

後還有 20 年的餘命

但是在現在平均壽命都高過 80 歲

可能有部份人是會活到 100 歲

也就是說 65 歲退休後還有 35 年的餘命

這樣子退休金夠用嗎?

馬上繼續看下去...

我的退休金夠用嗎?

退休後可能有許多不同的需求

退休金的準備也許不見得

能夠完全滿足退休後的需求

建議你把退休後的支出做個分類

把它分成需要、想要、喜歡與願望四個類別

類別 1 需要

需要是可以滿足你退休生活的基本需求

舉例:像是退休後外出搭公車、捷運等

都可以到達目的地

這是需要

類別 2 想要

想要是除了基本需求外

希望更舒適更好的生活品質

舉例:後來為了舒適方便

還是去買了一輛車可以代步

到處走走看看風景

類別 3 喜歡

喜歡是滿足需求後

已經變成一種興趣嗜好了

舉例:因為買車從此迷上了古董車

家中也收藏了幾輛古董車

平常動手替他們保養擦拭也是一種樂趣

類別 4 願望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休後擁有八萬小時的第二人生::《大前研一全球趨勢洞察》選摘(2)

大前研一 2017年05月13日 05:20 風傳媒

  • 2971
    人氣
  • Line

    Google

    Twitter

    Email

    Print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休理財術-善用4%法則 樂活退休早一步

2017年05月06日 04:10

陳欣文/台北報導

國外退休策略專家針對國人理財儲蓄習慣提出建議,除了可以善用「4%法則」來規畫退休理財,且退休金準備一定要愈早開始愈好,且別再以為現金為王;建議台灣民眾可採55%的股票搭配45%的債券,提高長線投資勝率。

摩根資產管理首席退休策略師羅伊(Katherine Roy)專注退休相關研究超過10年,目前同時是摩根資產管理集團個人退休主管與常務董事,擅長為客戶及企業提供退休指引方案。

羅伊日前應邀訪台出席投信投顧公會舉辦的國際資產管理研討會時指出,台灣投資人儲蓄率偏高,資產配置於現金和儲蓄比重高達42%,較美國的14%高上許多,不過隨著利率下滑,投資回報也遭受侵蝕,建議退休族不應只抱現金,更應該重視現金流,並善用「4%法則」來籌措退休金。

所謂的「4%法則」,羅伊說明,簡單來說,就是投資人退休後每年僅花總退休金的4%,再按通膨調整投資策略,該筆退休養老金在投資市場複利作用運作之下,能至少維持退休後30年的生活資金無虞。

此外,羅伊指出,醫學持續進步使得人類平均壽命拉長逐年提高,65歲退休可能要要為長達30年的退休期做準備,因此不論到哪個國家,她都呼籲提早規畫退休理財好讓複利效果充分發揮,並除了股票外,也不應偏廢債券資產,理論上應配置50%~75%到股票,搭配25%債券,若是台灣,則建議55%的股票搭配45%的債券,提高長線投資勝率。

摩根資產管理今年第2季的市場洞察資料也顯示,儘管將投資期間拉長至20年,不論是純股、純債還是股債兼具,投資人均可獲得正的累積報酬,但短線純股純債波動幅度較高,反觀多重資產策略配置資產,在多元孳息收入挹注下,不僅能跟上市場漲升契機,更能降低偏重單一市場帶來的波動風險,故長線總報酬率穩定,正報酬機率高,適合用來籌措退休金。

群益投信表示,實現理想的退休生活需要各種主客觀因素支持,除了身體健康,擁有足夠的「財富」更是首要條件,其次建議要及早準備理想退休理財規畫。退休金規畫愈早開始愈輕鬆。

若從25歲開始準備退休金,假設投資年報酬率為6%,65歲退休時想累計1,000萬,每個月只需投入5,021元,若等到35歲才開始,則每個月需投入9,955元,才能在退休時累積到1千萬元。

由於市場氣氛及趨勢變化快速,很容易讓人在累積退休金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只有維持耐心,不間斷的定期儲蓄或投資習慣,讓時間複利將發揮效果,退休金累積更順利。此外,退休金投資應重視長期穩健,最好能將資金配置在股票、債券、貨幣等不同資產上,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以分散風險,並隨著年齡調整資產配置,讓退休金累積更穩健。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休後靠年金、定存、儲蓄金?一個月3萬不夠!

  1. 收藏(0)
  2. plurk

退休後靠年金、定存、儲蓄金?一個月3萬不夠!

  • 作者 : 黃惠姍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百歲人口不斷攀升,過去25年來增加4.7倍,台灣2016年就有3,068位百歲人瑞。相較過去,目前50歲以下中壯年更有機會活到100歲,當百歲將成為必然,對於支持老後生活的經濟來源,中世代族群普遍有3大迷思。

《康健》「中年世代活到100+歲態度大調查」詢問40~64歲中年世代對活到100歲生活的想像,結果發現,六成民眾希望工作到65歲就退休,但進一步詢問退休後的收入來源,高達71.8%受訪者說是政府年金、退休金;39.5%的人靠存款利息;29.7%說是保險、股票、基金佔;子女奉養有13.9%。

做好財務規畫,你也能富足活到100歲

中國信託銀行全球個金執行長李玉秋分析,許多人對於退休後的經濟規劃,應去除三大迷思,才有老本因應長壽趨勢與金融市場變動等各種不確定因素。

迷思:退休後倚靠政府年金、定存利息、現金儲蓄就足夠

現實:受年金制度將改變、通貨膨脹升高影響,勢必不夠

因應人口結構改變,未來年金制度勢必有所改革,而定存利息、現金儲蓄可能趕不上未來通貨膨脹的速度。李玉秋表示,2008年金融海嘯前,儲蓄的回報率高於通貨膨脹,依靠定存利息或許能支付生活所需。

但金融市場不斷變化,2008後定存利率已遠低於通貨膨脹利率,這兩年情況尤其明顯,若將來景氣慢慢恢復,通貨膨脹利率會再拉高,存款利率不可能短期內就立即跟得上。

迷思:一個月有三萬收入,就夠支付退休生活所需

現實:最起碼要有四萬一千元以上

中國信託曾調查發現,大部份人認為一個月三萬就足以支付退休後所需。但主計處統計發現,要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每個月要四萬一千元才夠,尤其許多人退休後的夢想是國外旅遊,要達到理想的老後生活,每月的生活花費可能更高,依每個人生活條件不同,可能需要5萬到7萬之間,顯示民眾對未來的想像跟現實間有落差。

迷思:失能後倚賴健保、子女照護就萬事足夠

現實:健保只能支付基本需求、子女無暇或無力照顧

失能、長照是每個家庭都要正視的問題,根據衛福部統計平均老後失能時間約7.3年,但本次調查發現,四分之一的民眾不知道自己老後可能會失能,還有31.2%的民眾覺得,自己可能失能的時間為1年以下。

不僅失能時間與實際狀況有所差距,許多人認為健保能提供老後所有的醫療需求,或是期待未來子女照顧,但健保只能支付基本醫療需求,而子女照應自己都來不及了,更不用期望他們未來能照顧我們。失能時如何有足夠財富照顧自己,都是未來老後需要審慎規劃的議題。

最後李玉秋表示,退休後的財富規劃要達到3個目標。第一是「活」,要怎麼活得更好、更有尊嚴;第二個「留」也就是財富傳承,我們總希望盡一點父母責任,或多或少留一點給下一代;第三是「存」,即使做好理財務規畫,為了因應不斷變動的金融市場,還必須定期檢視,同時做動態調整,才能確保財富不中斷。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22 Sun 2017 23:11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22 Sun 2017 23:06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bit.ly/2in8uP7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施羅德:三改變 台世代退休迎挑戰

2016-12-22 07:35:03 經濟日報 蔡穎青/撰稿

台灣二戰後70年間從戰後重建、工業出口加工區、到高科技矽島,社會結構、經濟體質、財富累積與人民價值觀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然而,這些改變如何影響國人?

「台灣世代退休觀念大調查」發現,70年間台灣世代面貌出現了「三大改變」。報系資料...「台灣世代退休觀念大調查」發現,70年間台灣世代面貌出現了「三大改變」。報系資料照分享

《施羅德投信》為此特別與《遠見雜誌》展開深入的探索,針對全台灣超過1,200名四個世代的受訪者進行「台灣世代退休觀念大調查」。結果發現,70年間,台灣世代面貌出現了『三大改變』,進而影響不同世代間的工作、消費以及財富觀,特別的是,《施羅德投信》與《遠見雜誌》的報導皆認為,以此改變更可能長遠的影響了老、中、青等四個世代的退休準備。目前看來,年齡較大的兩個世代有其長壽風險、而較為年輕的兩世代,則有明顯退休金累積不足的問題。

此次「台灣世代退休觀念大調查」將台灣人口分成四個世代:千禧世代(網路世代,25至34歲)、X世代(35至50歲)、黃金世代(51至60歲)及退休世代(戰後嬰兒潮世代,61歲以上),分析跨世代退休觀,並追蹤勞退新制改革的參與度與接受度,了解其挑戰與異同之處。

老化嚴重 年輕世代挑戰更高

在經歷70年的變化後,台灣整體面貌已經改變。首先看到社會變了!根據內政部統計處11月的資料,台灣老化指數逐年增加,今年更是高達97,相當於每100名65歲以上老人對應約97名14歲以下小孩,老齡化情況嚴重,台灣超老齡社會正式來臨。

其次是,家庭變了!本次調查中發現,退休世代仰賴子女供養的比率超過2成 (22.3%),但是千禧世代與X世代比例下降至一成以下(分別為4.6%,7.1%)。顯示家庭支撐個人退休的力量將逐漸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政府勞退制度與個人力量。

此外,觀念也變了!僅管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再加上台灣正處於經濟成長轉型期,收入成長有限,國人財富累積速度速度減緩、不若以往。當問到每個世代對工作與退休生活的觀念與態度,千禧世代認為享受生活(53%)是工作賺錢的主要目的,反觀X世代、黃金世代、退休世代則分別為40%,31%與17%。

至於退休後最想要的生活,高達65%的千禧世代期待旅遊,遠高於其他三個世代X世代(54%)、黃金世代(41%)、退休世代(32%)。總結而言,世代間對於工作與退休的觀念改變了,越年輕的世代工作追求更多元,退休期待也更多,但是實際累積退休金能力與比例卻較低。

綜合以上結果來看,台灣在經歷70年的變化後,整個面貌已經改變:(1)人口變更老、(2)家庭支撐退休力量變薄弱、(3)累積退休金能力變低等,再再衝擊著四個世代的生活樣貌。

比較可惜的是,雖然大環境改變了,但不管是哪個世代,根據調查,近五成都選擇勞保、勞退基金(49.8%),第二高是儲蓄跟定存(48.2%)為退休金主要來源,遠見雜誌報導認為,國人顯然對退休理財較沒有積極的作為。

面對逐漸變老、變得不一樣的台灣,同處這個寶島的四個世代要如何迎戰?如何儲備退休後的幸福存摺?顯然是國人目前最大的課題。

圖/經濟日報提供圖/經濟日報提供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黃珮婷

https://tw.money.yahoo.com/%E4%B8%8D%E4%B8%8A%E7%8F%AD%E4%B9%9F%E6%9C%89%E9%8C%A2%EF%BC%813%E9%9A%8E%E6%AE%B5%E9%81%94%E5%88%B0%E8%B2%A1%E5%AF%8C%E8%87%AA%E7%94%B1-025100560.html

何謂「富貴」?有人說:「心中無缺曰富;被人需要為貴!」說得真有哲理。

若落實到生活經濟面,通常以資產高低代表「富人」與「窮人」;現金流多寡表示「有錢」與「沒錢」。依此可以排列組合為:

1.有錢的富人:有資產又有現金流。登上富比世的人物都屬有錢的富人,台灣代表人物有郭台銘。

2.沒錢的富人:雖然沒有現金流,不過有祖產,農地或田地;只是目前不能處理。代表的是富二代或田僑仔。

3.有錢的窮人:沒有資產、但有現金流。上班族有固定薪資,卻無房地產…資產。

4.沒錢的窮人:沒有資產、也沒有現金流。代表人物:月光族。

*財務自由3階段 One Step By One Step!

媒體報導XXX年紀輕輕就靠股票賺到大筆現金,不過大多是鳳毛麟角,才會成為媒體追捧的焦點!

想要成為既有資產又有現金流可用的「有錢的富人」,必須要One Step By One Step!

*第一階段:年輕別忙著投資!

社會新鮮人大都沒有積蓄,應先從積累本金做起,以存下第一桶金100萬目標為例:在完全不計算利息的情形下,每月只要能擠出1.5萬元,5年半就能存下100萬。至少每個月要能存下1萬元,8年也能累積為100萬;薪水存不下那麼多者,可以藉打工、加班、網拍…增加收入在此同時,要記得開始學習理財知識。

零存整付無息100萬達成時間表

msohtmlclipclip_image001

*第二階段:開始建立投資部位!

工作十年後,大多數人都有了第一桶金,也稍具理財知識,更累積了信用,可以跟銀行貸得到款。

就可以開始建立投資部位,買房出租,買股收息…不過,還不能不工作。

因為收入來源分成兩大類:

1.工資收入:有工作才有錢。(每個月的薪水、業務收入...)

2.非工資收入:沒工作也有的錢。 (諸如:房租、股息、權利金...)

此階段,工資收入還大於非工資收入;所以工作還要持續下去,並等待房貸付清。

*第三階段:財務自由!

房地產貸款部分已經繳清,收租等於淨收入,且先前投資的房地產價格都以上漲許多,加上所投資股票的股息持續入帳。收入大於支出,非工作的收入,漸漸開始大於工作所得,即使不工作也無所謂,也達到所謂財務自由階段,晉升為「有錢的富人」!

如果能按上述3步驟,就有機會築夢踏實,財務自由只是早晚的事。

*負債OUT!

一位22歲年輕人欲自行創業,向銀行信用貸款20萬元,年息18%且複利累積。不久生意失敗,在沒有錢可以償還的情形下:

五年後,就已經欠銀行本利合488,643元,已經倍增。若持續償還不出,繼續複利滾下去,十年欠款將近120萬,到了第三十五年,年輕人已經57歲,負債高達1億元,根本無法償還!

人生過程漫長,有時一個錯誤,就淪為「負債的窮人」,連翻身機會都沒有。必須要步步為營,穩扎穩打,才能讓人生立於不敗之地

負債複利表( 單位:元)

msohtmlclipclip_image002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