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烏龜理財學 快樂賺慢錢

2010/10/28 21:45:40 

用烏龜理財學 快樂賺慢錢   商周特刊 基金特刊 2008-11-28
資產配置,就是確實把資產放在不同籃子,降低虧損風險,雖然費時,但設想周全後,就可免去日後不斷猜測市場的麻煩。實證統計也顯示,影響投報率的因素,91.5%是因完善的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是什麼?如果你無法理解的話,那麼,請你挑挑看,當你決定做投資時,你會在下列兩個方案中,選取何者?
計畫A:購買未來幾年會有傑出表現的資產;如果某些投資標的物不能賺錢,就停損賣掉,轉換為其他資產。
計畫B:根據自己的長期財務需要與風險容忍程度,買進並持續持有多種互不相關的低成本投資對象。
全球股災 凸顯資產配置必要性
對多數人來說,選擇「計畫A」是再自然不過了,只要懂得研判市場高低點,並進行停損、停利的話,肯定會在一個多頭市場裡賺到大錢。然而,「計畫A」並不是資產配置,正確答案是「計畫B」。
從時間的長遠角度看,選擇計畫A的投資人,在市場變化莫測的起伏中,只掌握了沙丘般的短暫財富;相反的,計畫B的人則是在穩固的基礎上蓋起財富大樓。
從去年11月以來全球股市的災難,以及今年黑色10月的震撼教育來看,選擇計畫A的投資人肯定心驚膽跳。
根據標準普爾指數服務公司(Standard & Poor's Index Services)統計,今年10月全球股市跌掉5.79兆美元,是有史以來,股市市值跌幅最大的月份。而全球股市資本總額近1年來崩跌的速度也相當驚人,根據彭博社(Bloomberg)的統計,全球股票總市值從2007年10月的高峰62.5兆美元,掉到今年10月的36.6兆美元,一年跌掉 25.9兆美元,跌幅高達41%。
「投資人從不捨得錯過投資舞會的任何一分鐘,這些轉得暈頭轉向的參與者都指望在臨近午夜前的最後一刻鐘離開。」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如此形容計畫A型的投資人。巴菲特認為,股市裡沒有計時器,房地產、債券、商品與各類投資市場也都沒有倒數計時的馬表,投資人如果仰賴猜測市場來投資理財,財富也極容易在市場波動中化為烏有。
相反的,有選擇資產配置的投資人,因為事前就做好市場風險的規畫,自然比較不用擔心金融風暴的肆虐。台大財務金融系教授邱顯比說:「資產配置的主要精神,就是投資人在可忍受的風險範圍內追求最大報酬。」
懂得等待 不必痛苦賺快錢
簡單來說,資產配置是將資金分別投資到各種不同資產類別,透過長期持有及持續投資,來降低市場波動風險。
資產配置不是努力追求資產的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資後的最大虧損風險。這是歷史顛撲不破的致富金科玉律,只是這種風險意識常常被投資人遺忘。為什麼呢?
WMTC財富管理培訓中心執行長曾志堯說:「投資人到底想痛苦的賺快錢?還是快樂的賺慢錢?這個選擇就是有沒有資產配置的最大區別。」
對多數人來說,報酬率越快越好;但對真正懂得理財的人來說,穩定增值的財富遠比起伏不定的資產有效率——至少金融風暴發生時不用驚慌失眠。
投資人想要快速賺大錢的心態,就像是渴望追求高報酬率的兔子,那麼,用資產配置來建構資產組合的人,就好像事前仔細將投資風險計算進資產組合中的烏龜,報酬率肯定不會太高,但投資風險也低。
《資產配置投資策略》一書作者李察.費利(Richard A. Ferri)說:「資產配置相當於龜兔賽跑中的烏龜,步調穩定而緩慢的烏龜永遠會贏,但兔子的精彩表現看起來更為刺激!」
你要選擇當追求刺激的兔子型投資人?還是要當一個確保報酬率能夠穩定達成的烏龜型投資人呢?
知名理財作家與財經節目主持人夏韻芬說:「台灣多數投資人都沒有耐心,投資一檔股票沒有馬上漲,就叫做『爛股票』;投資一檔基金沒在一個月內賺錢,就叫『爛基金』。」缺乏耐心,成了投資人很難選擇資產配置的最大魔障,也是大家不願意將雞蛋分散到不同籃子裡的主因。
夏韻芬經常詢問身邊朋友:「如果我馬上給你10萬元,以及,你再等上一年,我會給你12萬元,你要選擇哪一個?」多數人並不願意選擇等上一年,因為天上掉下來的現金代表「暴利」,長期等待雖然有20%的報酬率,卻沒人願意多等一下。
因為投資人不願意「等」,就使得投機型投資人充斥在市場上,並希望透過猜測市場並集中重壓單一資產來打敗大盤,而其結果,往往就是行情反轉時損失慘重。
但是並非把資產擺在不同的投資工具上,就能有效降低風險。例如全球資本市場今年來哀鴻遍野,不只是股票,能源、大宗物資等風險性的資產,幾乎所有市場都不能倖免於難,從年初到10月底止,MSCI世界指數跌了近40%、原油價格也跌了近30%,CRB指數下挫逾25%,而房地產更率先領跌。
以近2年全球風險性資產都呈大跌走勢來看,顯然當行情劇烈波動時,任何分散投資似乎都是無效的。
但分散投資,就叫做分散風險嗎?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說,許多人買了許多種不同的基金,從拉丁美洲、亞洲新興市場到能源基金,看起來地區分散了,基金類別也分散了,但是,它們都是同一類型的資產,因為漲跌的相關程度一模一樣。
正確的資產配置並非胡亂買一堆股票、基金,就叫做分散風險。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馬可維茲(Harry Markowitz),早在1950年代便提出「投資組合選取」理論,他建議投資人應依循下列三大步驟進行資產配置:
1.將資產分散到低度相關或不相關資產類別上。
2.根據自己所能接受的風險程度,設算好各類資產的組合比例。
3.定期重新調整比例(rebalance),讓投資組合結構重新回到最初的資產配置比例,重新展現合理分散的特性。
步驟1:投資組合 選低度相關者
簡單的說,資產配置的第一步,是透過投資不同風險屬性的有價資產,以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風險。一旦把資金分散在不同投資標的時,就降低了單一標的的價格波動風險。
其中的關鍵,便是投資人必須要找出各種資產之間的風險相關聯性,並降低各項投資組合間的相關係數,以避免資產的價格齊漲齊跌。
被稱為投資組合理論之父的馬可維茲,為了讓自己對投資決策的後悔程度降到最小,在規畫自己個人退休計畫時,也採用50%股票、50%債券的資產配置組合,因為股市與債市是一般公認彼此相關係數呈現負值的兩類資產。
所謂相關係數,是指衡量兩種資產變數的關係,可反映兩者間的相互影響關係。相關係數的數值是在+1.0到-1.0之間,越接近+1.0,表示兩者關係成正比,影響性為正相關;接近-1.0,則表示關係成反比,為負相關。若係數為0或接近0,則表示兩者關係微弱或不會相互影響(編按:一般以絕對值0.3以下為低度相關,0.3~0.7為中度相關,0.7以上為高度相關)。
例如1987年以來美國房地產和股票、債券之間即呈負相關,相關係數分別是-0.11和-0.24,至於和各類型大宗物資、能源等商品相關係數0.07,相關度極低,由此即可看出,美國房地產價格不易受商品、股票和債券市場影響,因此適度將資產配置在美國房地產,即可有效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性。
這樣的情況,才叫做把資產放在不同的籃子裡,因為每個籃子之間的影響性不同,這個籃子打翻而影響另一個籃子也打翻的機率,這就是相關係數。資產配置的內容與精神,就是要選擇放在相關度越接近0或是呈負值的不同籃子裡。
步驟2:配合理財性格 找出「防震」係數
找出各類商品間的相關係數後,接下來要尋找自己能接受的風險損失程度。曾志堯比喻說:「這就好比是為你的財富大樓設算防震係數,你自己到底能接受多少虧損?事前就要想清楚。」
曾志堯以四川大地震為例,因為當地不曾發生過地震,所有的房子都沒有想過建構穩定的地基一事,因此大地震一來,沒有防震係數的房子就倒光光了。
一個有風險意識的投資人,事前必須將資產停損點找出來。以表2、表3為例,曾志堯指出,同樣是投資100萬元,案例A因為加入了風險考量,將資金平均分散到 5大類資產上,使得股市投資比重僅20%。那麼在多頭時期,這位投資人可能只有13%的投資報酬率;但一旦風險發生時,最糟的狀況,也只會損失7%。
相反的,沒做好風險規畫的案例B,將股票部位提高至50%,另類商品投資也壓上30%,這投資人雖保留了20%現金,在多頭時期可創造21.2%的報酬率,但空頭時期的損失也高達-20.8%。
「一個人到底能接受多大的虧損?要根據自己的投資性格與資產能力來決定,並沒有標準答案。」曾志堯說。
一般來說,理財性格可以區分出保守型、穩健型與積極型,投資人可根據自己的性格來設算風險程度;另外,人生不同階段所能承受的風險也不同,這也是客觀上要列入考慮的因素。
在不同的資產間,進行不同比例的組合,雖然事前很費時,但是,一旦設想周全後,就可免去日後不斷猜測市場的麻煩。別忘了,報酬率與投資風險是互為表裡的一件事情,如何事前設想出「風險程度越低,而投資報酬率越高的投資組合」,就是最有智慧的投資人。
從圖2可以發現,投資人在不同比例的股、債上尋求組合(如藍線),可以尋找出有效降低風險的方法,看起來50/50或30/70的股、債比,都能接近西北象限(風險低、報酬高)。
而把三種資產組合起來的選擇中(紅線),40%股票、30%債券與30%REITs,則更接近西北象限,會比前述兩種股債組合更棒。
image
步驟3:回歸原始配置比 定期檢視調整
當投資人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找出了一組投資組合後,並非把資產組合放在那邊不動。別忘了,市場價格會波動,投資人的資產部位比例也會變動。
舉例來說,假定資產配置的比例是50%股票、50%債券。而1年之後,股票價格上漲,這使得股票資產占投資組合的比例上升到60%,債券比重則相對降為40%。這種情況下,投資人必須賣掉10%股票,才能讓股債比例重回5:5。
換言之,賣掉表現比較好的資產,並將拿回來的現金,逢低增加表現較差的資產,才能使整體資產組合比例,重新回到原先設定的目標,這種「賣高」、「買低」的策略,就叫做重新調整(rebalance)。費利表示,重新調整有各種不同方法,最常見的兩種是分別根據時間與百分比來進行調整。投資人可以每隔一段固定時間,就重新調整一次投資組合,如每年、每季或每月。投資人也可以採取個別資產價值占整體投資組合之百分比來作依據,只要百分比偏離原定目標到某種程度,便進行調整。
《財務分析師期刊》(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以美國主要退休基金所作10年期長期績效的實證調查發現,影響投資報酬率的因素中,91.5%來自完善的資產配置,挑選個股只占4.6%,預測市場為1.8%,其他因素為2.1%。
這和過去以來國內投資人普遍認為,判斷市場漲跌時點擇時進出,以及買明牌、挑選個股等是影響投資報酬主要關鍵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馳。
邱顯比認為,雖然這次全球金融風暴是百年少見的大災難,也讓許多人過去奉為圭臬的危機入市法則遭到考驗;但是,股債分散的資產配置原則,以及要定期重新調整股債比例的策略,反而被證明是有效果的不敗投資法則。
只要投資人願意認真做好資產配置,將會發現,創造長期穩健資產報酬的關鍵,就在「資產配置」!
*資產分散,享5大好處
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從自己多年來的市場投資經驗中發現,有進行資產配置的投資人,在市場突然劇烈變動時,分別有以下的好處:
1.風險分散:股債不連動,可抵消負面風險的一次性衝擊。
2.風險時點不集中:有資產配置的人在面臨金融風暴時,因為風險發生有順序,因此仍有緩衝時間來進行資產調整動作。
3.可以依序停利、停損出場:因為風險不集中,即使在市場最惡劣狀況下,投資人仍有時間調整資產組合。
4.重新調整比例:有資產配置者可以因應新的市場環境,再做下一輪的資產調整;但沒有的人,就是資產集中住進套房,要就一起賣,不然就得一直等。
5.有變現能力:有核心資產部位的人,遇到急需用錢之時,即使市況很糟,仍有壓箱寶可賣,不需要擔心賤價拋售資產。
*簡易資產配置5步驟
Step1》分析風險屬性(一般約分為積極、穩健、保守3大類型),擬定合理的期望報酬率。
Step2》設定理財目標,例如5年後購屋、15年後小孩上大學、25年後退休,並訂出不同理財目標的需求金額。
Step3》建構投資組合。依照不同的風險屬性,參考不同理財目標的達成年限,建構分布在股票、基金投資以及固定收益產品的比例。
Step4》訂定每月投資計畫。依照不同理財目標的需求資金缺口,搭配目前的財務狀況,將現有資產配置到不同的理財商品上,並區分哪些放到核心資產中,哪些放到衛星資產中。另外,依照每月可運用資金多寡,訂定定期定額投資計畫。
Step5》每季或每半年檢驗一次,視狀況與景氣調整組合。另外,每年可定期將衛星資產的獲利轉投入核心資產中,降低整體資產的風險。

本文章列印自《商業周刊》官方網站|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國際著作權法之保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