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退休規劃 (4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image

最近看到退休議題 在網路上越來越多討論 看到基富通的退休平台  

文章標籤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休投資金桶管理三要訣

維持投資金桶並沒有一體適用的良方,而是依據投資人的偏好、退休期間的投資組合複雜度、投資組合的最終目標,採行恰如其份的投資金桶維護方法。

Christine Benz12/07/16

乍看之下,投資金桶對於退休投資組合來說,或許太過簡單。投資人只要安排好不同的投資金桶,就可安心享受退休生活了,真是這樣嗎?實際上,並非如此。不僅如何於初期建立投資組合是重要的,投資人後續對投資組合的維護、如何從中領取資金也都至為重要。

一些退休人士可能誤以為投資金桶的維護與運用一樣容易,只要依序使用三個金桶的資金支付生活所需即可,也就是從1號金桶(資金/現金)開始,再到2號金桶(債券),最後才是3號金桶(股票)。

此法看來相當簡單且誘人,但易造成退休人士在晚年之時,持有以股票為重或僅有股票的投資組合。Wade Pfau及Michael Kitces的研究確實發現,越趨積極的資產配置是合理的,此法能幫助投資人在退休初期面臨市況不佳之時,避免報酬序列風險(sequence of return risk)的缺點。然而,一個波動越漸增加的投資組合,並不適合隨著年紀增長而漸需收益穩定的投資人;同時投資人在3號股票金桶報酬不佳之時,又要如何支付生活所需。Benz認為,從逐漸減損的資產中提取資金,支付生活所需,絕非最佳的選擇。

維持投資金桶並沒有一體適用的良方,而是依據投資人的偏好、退休期間的投資組合複雜度、投資組合的最終目標,採行恰如其份的投資金桶維護方法。Benz建議以下三要訣,以幫助投資人找到維護投資金桶最適切的方法。

一:選擇從長期佈局的投資組合中,提領資產之最適法

不僅限於採用投資金桶策略的投資人,而是對所有已退休人士都至為關鍵的決定即為:投資人要如何持續從投資組合中提取資金。許多投資人能接受從投資組合中提取資金的概念;然在目前收益率處於超低水平的環境下,要有足夠支付生活所需的資金流,已更加不易了。

選項一:將收益與資本利得分配再投入於長期投資組合中,輔以再平衡

這也是Benz所謂的總報酬之嚴謹建構家(strict constructionist total return)投資組合管理策略。意即,已退休人士並非依賴投資組合標的所產生的股息、資本利得分配所產生的現金流,而是將收益進行再投資,並運用再平衡滿足資金需求。由於此法優先考量總報酬,而非投資收益,並結合再平衡的方式,長期嚴謹掌控投資組合的資產配置,因而廣受學術界歡迎。

然而,「再平衡」並非年年都能有效提供資金流以滿足生活所需,乃至於衍生出持有資金/現金投資金桶是否具有意義的疑問。Benz對投資組合進行的壓力測試,即結合總報酬與再平衡之法,並說明當單一標的的表現已超過目標水平之時,就進行再平衡,而非在投資組合的資產配置脫離軌道之時,才進行再平衡(後者較不易提供穩定資金流)。

選項二:運用收益分配以滿足年度資金流的需求;並運用再平衡提供額外的資金需求;另將資本利得分配進行再投資

此選項是許多投資顧問所採行的方式。退休人士不僅可用股息與債息支付生活所需,並依賴再平衡滿足額外的現金需求;並將資本利得分配進行再投資。不過,由於收益分配是可概略預估的,有助於評估支付家庭開銷的能力;然共同基金的資本利得分配卻完全無法預估。Benz認為,在市況不佳之時,花用收益分配似乎非為明智之舉。若從報酬極大化的角度來看,退休人士或許應將收益分配進行再投資,並以1號金桶(資金/現金)取而代之。

選項三:在市場處於低檔,將收益分配與/或資本利得分配進行再投資,並以現金投資金桶取而代之;在市場價格攀升之時,才花用收益或資本利得分配

這是一個市場導向的做法。當市場預期股票或債券價值下降之時,收益及資本利得分配就會再投入投資組合;因為在前述環境下,再平衡可能也不足以支付生活開支,導致退休人士必須在股債價值處於低水平的日子中,運用資金/現金投資金桶支付生活開支。反之,在市場價值水平處於高點之時,退休人士則花用投資組合收益分配,或資本利得分配。此法的成功關鍵在於「市場時機」,然找出適合所有資產類別的價值水平,是相當困難的。

二:資產配置取向

在建立維護投資金桶方法之時,找出一個理想的退休資產配置是最為不易的。尤其,它會決定從哪裡提取生活開支的資金、該如何配置超額報酬。以Benz對投資組合進行的壓力測試為例,她將超額回報配置於現金及短天期債券,並在市場上揚之時,加碼安全性相對較高的標的。前述的配置方式,可能並不適合所有退休人士。

選項一:偏保守型的投資組合

此法為退休之前與期間的標準資產配置選項,債券部位隨著投資年期變長而增加。鑒於配置於安全性資產的部位會逐漸上升,並滿足退休期間的收入需求,乃至於投資組合的價值會於退休期間下降。然而,隨著年歲增長,健康醫療支出也將隨之增加,因此流動性資金的比重必須隨之增加。實際上,退休人士能透過固定進行再平衡的方式,降低股票部位。不過,此法有幾個缺點;第一,這種方式不適合以將資產遺留給後代或慈善機構為目的,且擁有龐大投資組合的退休人士。這類型的退休人士,股票部位可能需要維持於高水平,以期有助於資產成長。第二,步入退休的投資人若採行積極型投資組合,對於報酬序列風險(sequence of return risk)更為敏感。

選項二:退休期間維持股債平衡的資產配置

運用此法,退休人士會固定運用再平衡的方式,將股票部位調回50%,債券與現金共為50%的配置比重。在市場上揚的環境中,股票的收益常優於債券,因此維持此類型的資產配置,大多意謂花費或再平衡的資金來自於股票部位。務實來看,在逐漸縮水的投資組合中,保持一個靜態的資產配置,可能代表退休人士並沒有配置足夠的部位在安全性標的之中。比方說,估計有10年退休期,且年約80歲的退休人士,若持有50%的股票、債券與現金共50%的資產配置,他可能面臨投資組合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

選項三:偏積極型的投資組合

此法在投資組合初期,現金與債券比重較高,然步入退休之後,則轉為偏向積極配置的方式,可能有助於避免報酬序列風險(sequence of return risk),且增加投資組合規劃的可行性。然此法可能並不誘人,並增加退休人士在經濟狀況不佳之時,必須動用股票投資報酬的機率。

三:運用1號金桶的最佳時機

投資金桶策略的核心在於1號金桶。1號金桶應持有足夠因應1年-2年生活開支的流動資金。備有這些流動資產,將有助於退休人士在市場艱困之時,在不需要大幅改變生活水平的前提下,能避免動用到股票或債券等其他資產。此外,這些流動性資產能讓投資人在市場波動之時,一樣能高枕無憂。毫無疑問的,1號金桶不應用罄;然該如何運用1號金桶則因人而異了。

選項一:陸續使用1號金桶的資金,並定期填補

退休人士運用1號金桶做為支付生活所需之用,然後,再固定補足金桶。這是最簡單的方式。因為,假設發放股息的企業,突然宣佈減少配息,導至補足1號金桶的金流中斷,退休人士不必在短期內補足金流的短缺,而可以在年底維護投資組合之時,再仔細端詳該如何補足1號金桶的短缺資金。惟在市況不佳之時,以此方法維護投資組合金桶,則較費時費力。

選項二:唯有在市況不佳之時,才動用1號金桶

投資金桶策略的創始人-Harold Evensky在服務他的客戶時,即用此法。退休人士透過仰賴收入或再平衡的收益,或結合二者的方式,以支付生活開支。Evensky為他的客戶,運用再平衡做為取得資金流的主要方式。唯有在市況極為惡劣,例常的資金流無法滿足投資人日常所需之時,才會動用1號金桶。此法的最大優勢在於,投資人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時間與精力,只要1號金桶不常用到,退休人士也就不需要固定的補足它。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債券型基金在資產配置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尤其是退休的資產配置,但卻被大部分的投資者所忽略。總認為債券型基金的投資報酬率較低,還得承受波動風險,還不如投資銀行定存算了。如果對債券型基金真正了解,就會發現這是資產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標的。
資產配置的主要功能,是在可承受的風險下達到最大的報酬,然而報酬愈大所需承擔的風險就愈高。退休金規劃首重現金流的穩健,資金無法承受過大的波動,所以大部分的退休族群才將錢存在銀行。定存雖然穩健,但卻必須損失投資報酬率,導致較差的退休品質。如果資產中加入一些投資等級的債券型基金,不僅可以擁有穩定現金流量,也可以提升整體投資報酬率。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休理財術-耶魯投資法 打造樂活退休

2017年07月22日 04:10

孫彬訓/台北報導

退休理財術-耶魯投資法 打造樂活退休

「耶魯投資法」著名的資產配置模型

基金投資在國內發展多年,在資產管理業者持續強調「資產配置」觀念下,國內投資人對這個詞一定不陌生,但為什麼要配置?怎麼配置?又是一大學問。

鉅亨網投顧策略長張榮仁指出,要擁有一個長線表現良好的投資組合已經很不容易,尤其是複雜的投資方案更是難投資,這邊舉一個長線投資相當著名的「耶魯校務基金投資長的策略」給投資人做參考。

美國耶魯大學校務基金投資長大衛.史文生(David Swensen)著名的資產配置模型,被視為一個可長可久的投資策略。第一、他領導的一支30人團隊,管理總規模達220億美元的耶魯校務基金,近20年的年化報酬率是驚人的13.7%。在他的領導下,耶魯大學每年1/3的校務預算是由史文生的團隊所貢獻。

第二、他的分類淺顯易懂,且便於執行。史文生將資產簡單分成六類:美國股票、成熟市場股票(不含美國)、新興市場股票、不動產證券化(REITs)、美國公債及抗通膨債券。依照耶魯大學校務基金的配置來看,股、債、不動產(REITs)的比例約為5:3:2。不同於傳統以債券為核心的投資法,這位傳奇大師相信,按照歷史資料,投資股票的長期報酬率很有吸引力,因此投資人應該以股票為核心來創造投資報酬。

但持股不能太過集中,建議以美股30%、成熟國家股票15%及新興市場股票5%,合計50%來構成股票部位。至於投資人用來分散投資風險的資產,是採用「美國公債」與「抗通膨債券」各占15%。公債可提供金融危機時的保障,而抗通膨債券則嚴格保護資產不受通膨所侵蝕。至於「不動產證券化」(占20%)這項介於股票與債券間的商品,則讓投資人能以較低的代價,提供因應通膨的能力。

張榮仁指出,而這個看似簡單的配置方式經過系統回測運後,過去15年來(2001~2015),這樣的投資組合年化報酬率約7.4%,單純投資美股則是5.6%,再看年化波動度,投資組合為11.6%,純美股投資的波動度則高達15.6%。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桶金投資法】49歲有1千萬退休 「買樓收租不理想」

170705

建立時間 (HKT): 0722 08:00

打工仔勞碌半生,之後當然想舒服地退休,不過,即使工作多年有一定積蓄,也不一定足夠應付之後幾十年的生活。從事理財規劃及教育工作逾十年的林昶恆(Alvin),於二零零三年開始以「四桶金」的組合理財投資,現跟太太累積約一千萬退休金,並出版書籍《四桶金富足退休指南》,分享退休理財策略。何謂「四桶金」﹖Alvin認為每人應把財富分為四部分,包括「應急資金」、「人身風險儲備」、「平穩收益組合」、及「長遠進取組合」,分散風險。
第一是「應急資金」,主要應付突如其來的情況或資金需要,「因為如果全把資金用作投資,當你有資金需要時,即使輸錢,也被逼套現。」Alvin指金額一般是三至六個月的日常支出,多是放在銀行的存款或現金,而剛剛退休的因為沒有新入息,所以在這一部分可能要預備一年支出。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單身族如何做退休資產管理?

22 / 58

智富月刊 標誌智富月刊

智富月刊

撰文者:陳彥丞6 天前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啓動樂退方程式 配置美債就對了

2017-06-06 17:10 經濟日報 黃英傑

元大投信今年第一季領先同業發行三檔20年期(以上)美債ETF(原型、槓桿、反向),第二季再度與美國洲際交易所(ICE)合作推出具有國際指標性的「元大美國政府7~10年期債券ETF傘型(原型、槓桿、反向) 基金」。預計2017年6月7~9日募集。

元大投信認為美國政府債券ETF適合作為退休規劃標的之一,因為退休理財規畫時間可能達30年或更久,如何為退休配置找到好的商品,資產配置成為大家必須面對的課題!!

所謂資產配置的目的為在可承受的風險下達到穩健的報酬,然而報酬要求愈大所需承擔的風險就會愈高。債券基金在退休規劃占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提供了資產配置中穩定整體報酬的功能。

過去幾年國人偏好以高收益債做為主要收息資產配置,但金融市場永遠複雜難測,若單單只配置高收益債做為核心收息資產,高波動可能會讓投資人領息領得不安心。以金融海嘯為例,高收益債自高點的跌幅超過四成,當時違約率飆高,一旦違約,將打破等到債券到期就可拿回本金的迷思。

美國政府債券體質優,穆迪信用評等為Aaa*,是信用品質最高的債券,過去幾年美國實行QE造成低利率,而高收益債雖然擁有高息率,但價格波動大,若能配置各一半的美國政府債和高收益債,就可以滿足收息需求,又能發揮穩定資產的作用,這是最簡單的資產配置概念。

美國政府債之所以適合用來做資產配置主要是跟各類資產大多呈現負相關或低度相關性,這樣的特性,當多數資產遇到市況不佳同時下跌時,美國政府債可以逆勢表現。由表一顯示,2008年金融海嘯時,美國股票、REITs、高收益債等各類資產大跌時,美國政府債逆勢上漲18%,顯示資產中搭配美國政府債會減少整體資產虧損幅度,也會讓每年的報酬表現更加穩定。

中國持有美國政府債約1.1兆美元,為什麼要購買這麼多美國政府債?因為中國龐大外匯存底需要有出處,若以安全性為首要考量並兼具收益性,美國政府債顯然是最佳的去處。如果您還在尋找好的退休規劃商品,美國政府債ETF將是最佳選擇之一。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2017/05)

表:加入美國政府債將使資產的報酬表現更穩定。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摩根大通、元大...表:加入美國政府債將使資產的報酬表現更穩定。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摩根大通、元大投信整理,2017/05 。美國公債為ICE 美國政府7至10年期債券指數、高收益債為巴克萊美國高收益債指數、REITs為NAREIT Equity REIT Index。*穆迪(Moody‘s)信用等級分為Aaa、Aa、A、Baa、Ba、B、Caa、Ca、C。以上僅為歷史資料,不代表實際報酬率及未來績效保證,不同時間結果亦可能不同,以上資料僅供參考。投資人應注意包括利率風險、債券交易市場流動性不足等風險,如:美國公債目前評等為Aaa,未來將依實際情況而可能有不同評等結果。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休後擁有八萬小時的第二人生::《大前研一全球趨勢洞察》選摘(2)

大前研一 2017年05月13日 05:20 風傳媒

  • 2971
    人氣
  • Line

    Google

    Twitter

    Email

    Print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休理財術-善用4%法則 樂活退休早一步

2017年05月06日 04:10

陳欣文/台北報導

國外退休策略專家針對國人理財儲蓄習慣提出建議,除了可以善用「4%法則」來規畫退休理財,且退休金準備一定要愈早開始愈好,且別再以為現金為王;建議台灣民眾可採55%的股票搭配45%的債券,提高長線投資勝率。

摩根資產管理首席退休策略師羅伊(Katherine Roy)專注退休相關研究超過10年,目前同時是摩根資產管理集團個人退休主管與常務董事,擅長為客戶及企業提供退休指引方案。

羅伊日前應邀訪台出席投信投顧公會舉辦的國際資產管理研討會時指出,台灣投資人儲蓄率偏高,資產配置於現金和儲蓄比重高達42%,較美國的14%高上許多,不過隨著利率下滑,投資回報也遭受侵蝕,建議退休族不應只抱現金,更應該重視現金流,並善用「4%法則」來籌措退休金。

所謂的「4%法則」,羅伊說明,簡單來說,就是投資人退休後每年僅花總退休金的4%,再按通膨調整投資策略,該筆退休養老金在投資市場複利作用運作之下,能至少維持退休後30年的生活資金無虞。

此外,羅伊指出,醫學持續進步使得人類平均壽命拉長逐年提高,65歲退休可能要要為長達30年的退休期做準備,因此不論到哪個國家,她都呼籲提早規畫退休理財好讓複利效果充分發揮,並除了股票外,也不應偏廢債券資產,理論上應配置50%~75%到股票,搭配25%債券,若是台灣,則建議55%的股票搭配45%的債券,提高長線投資勝率。

摩根資產管理今年第2季的市場洞察資料也顯示,儘管將投資期間拉長至20年,不論是純股、純債還是股債兼具,投資人均可獲得正的累積報酬,但短線純股純債波動幅度較高,反觀多重資產策略配置資產,在多元孳息收入挹注下,不僅能跟上市場漲升契機,更能降低偏重單一市場帶來的波動風險,故長線總報酬率穩定,正報酬機率高,適合用來籌措退休金。

群益投信表示,實現理想的退休生活需要各種主客觀因素支持,除了身體健康,擁有足夠的「財富」更是首要條件,其次建議要及早準備理想退休理財規畫。退休金規畫愈早開始愈輕鬆。

若從25歲開始準備退休金,假設投資年報酬率為6%,65歲退休時想累計1,000萬,每個月只需投入5,021元,若等到35歲才開始,則每個月需投入9,955元,才能在退休時累積到1千萬元。

由於市場氣氛及趨勢變化快速,很容易讓人在累積退休金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只有維持耐心,不間斷的定期儲蓄或投資習慣,讓時間複利將發揮效果,退休金累積更順利。此外,退休金投資應重視長期穩健,最好能將資金配置在股票、債券、貨幣等不同資產上,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以分散風險,並隨著年齡調整資產配置,讓退休金累積更穩健。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休後靠年金、定存、儲蓄金?一個月3萬不夠!

  1. 收藏(0)
  2. plurk

退休後靠年金、定存、儲蓄金?一個月3萬不夠!

  • 作者 : 黃惠姍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百歲人口不斷攀升,過去25年來增加4.7倍,台灣2016年就有3,068位百歲人瑞。相較過去,目前50歲以下中壯年更有機會活到100歲,當百歲將成為必然,對於支持老後生活的經濟來源,中世代族群普遍有3大迷思。

《康健》「中年世代活到100+歲態度大調查」詢問40~64歲中年世代對活到100歲生活的想像,結果發現,六成民眾希望工作到65歲就退休,但進一步詢問退休後的收入來源,高達71.8%受訪者說是政府年金、退休金;39.5%的人靠存款利息;29.7%說是保險、股票、基金佔;子女奉養有13.9%。

做好財務規畫,你也能富足活到100歲

中國信託銀行全球個金執行長李玉秋分析,許多人對於退休後的經濟規劃,應去除三大迷思,才有老本因應長壽趨勢與金融市場變動等各種不確定因素。

迷思:退休後倚靠政府年金、定存利息、現金儲蓄就足夠

現實:受年金制度將改變、通貨膨脹升高影響,勢必不夠

因應人口結構改變,未來年金制度勢必有所改革,而定存利息、現金儲蓄可能趕不上未來通貨膨脹的速度。李玉秋表示,2008年金融海嘯前,儲蓄的回報率高於通貨膨脹,依靠定存利息或許能支付生活所需。

但金融市場不斷變化,2008後定存利率已遠低於通貨膨脹利率,這兩年情況尤其明顯,若將來景氣慢慢恢復,通貨膨脹利率會再拉高,存款利率不可能短期內就立即跟得上。

迷思:一個月有三萬收入,就夠支付退休生活所需

現實:最起碼要有四萬一千元以上

中國信託曾調查發現,大部份人認為一個月三萬就足以支付退休後所需。但主計處統計發現,要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每個月要四萬一千元才夠,尤其許多人退休後的夢想是國外旅遊,要達到理想的老後生活,每月的生活花費可能更高,依每個人生活條件不同,可能需要5萬到7萬之間,顯示民眾對未來的想像跟現實間有落差。

迷思:失能後倚賴健保、子女照護就萬事足夠

現實:健保只能支付基本需求、子女無暇或無力照顧

失能、長照是每個家庭都要正視的問題,根據衛福部統計平均老後失能時間約7.3年,但本次調查發現,四分之一的民眾不知道自己老後可能會失能,還有31.2%的民眾覺得,自己可能失能的時間為1年以下。

不僅失能時間與實際狀況有所差距,許多人認為健保能提供老後所有的醫療需求,或是期待未來子女照顧,但健保只能支付基本醫療需求,而子女照應自己都來不及了,更不用期望他們未來能照顧我們。失能時如何有足夠財富照顧自己,都是未來老後需要審慎規劃的議題。

最後李玉秋表示,退休後的財富規劃要達到3個目標。第一是「活」,要怎麼活得更好、更有尊嚴;第二個「留」也就是財富傳承,我們總希望盡一點父母責任,或多或少留一點給下一代;第三是「存」,即使做好理財務規畫,為了因應不斷變動的金融市場,還必須定期檢視,同時做動態調整,才能確保財富不中斷。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22 Sun 2017 23:11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22 Sun 2017 23:06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施羅德:三改變 台世代退休迎挑戰

2016-12-22 07:35:03 經濟日報 蔡穎青/撰稿

台灣二戰後70年間從戰後重建、工業出口加工區、到高科技矽島,社會結構、經濟體質、財富累積與人民價值觀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然而,這些改變如何影響國人?

「台灣世代退休觀念大調查」發現,70年間台灣世代面貌出現了「三大改變」。報系資料...「台灣世代退休觀念大調查」發現,70年間台灣世代面貌出現了「三大改變」。報系資料照分享

《施羅德投信》為此特別與《遠見雜誌》展開深入的探索,針對全台灣超過1,200名四個世代的受訪者進行「台灣世代退休觀念大調查」。結果發現,70年間,台灣世代面貌出現了『三大改變』,進而影響不同世代間的工作、消費以及財富觀,特別的是,《施羅德投信》與《遠見雜誌》的報導皆認為,以此改變更可能長遠的影響了老、中、青等四個世代的退休準備。目前看來,年齡較大的兩個世代有其長壽風險、而較為年輕的兩世代,則有明顯退休金累積不足的問題。

此次「台灣世代退休觀念大調查」將台灣人口分成四個世代:千禧世代(網路世代,25至34歲)、X世代(35至50歲)、黃金世代(51至60歲)及退休世代(戰後嬰兒潮世代,61歲以上),分析跨世代退休觀,並追蹤勞退新制改革的參與度與接受度,了解其挑戰與異同之處。

老化嚴重 年輕世代挑戰更高

在經歷70年的變化後,台灣整體面貌已經改變。首先看到社會變了!根據內政部統計處11月的資料,台灣老化指數逐年增加,今年更是高達97,相當於每100名65歲以上老人對應約97名14歲以下小孩,老齡化情況嚴重,台灣超老齡社會正式來臨。

其次是,家庭變了!本次調查中發現,退休世代仰賴子女供養的比率超過2成 (22.3%),但是千禧世代與X世代比例下降至一成以下(分別為4.6%,7.1%)。顯示家庭支撐個人退休的力量將逐漸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政府勞退制度與個人力量。

此外,觀念也變了!僅管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再加上台灣正處於經濟成長轉型期,收入成長有限,國人財富累積速度速度減緩、不若以往。當問到每個世代對工作與退休生活的觀念與態度,千禧世代認為享受生活(53%)是工作賺錢的主要目的,反觀X世代、黃金世代、退休世代則分別為40%,31%與17%。

至於退休後最想要的生活,高達65%的千禧世代期待旅遊,遠高於其他三個世代X世代(54%)、黃金世代(41%)、退休世代(32%)。總結而言,世代間對於工作與退休的觀念改變了,越年輕的世代工作追求更多元,退休期待也更多,但是實際累積退休金能力與比例卻較低。

綜合以上結果來看,台灣在經歷70年的變化後,整個面貌已經改變:(1)人口變更老、(2)家庭支撐退休力量變薄弱、(3)累積退休金能力變低等,再再衝擊著四個世代的生活樣貌。

比較可惜的是,雖然大環境改變了,但不管是哪個世代,根據調查,近五成都選擇勞保、勞退基金(49.8%),第二高是儲蓄跟定存(48.2%)為退休金主要來源,遠見雜誌報導認為,國人顯然對退休理財較沒有積極的作為。

面對逐漸變老、變得不一樣的台灣,同處這個寶島的四個世代要如何迎戰?如何儲備退休後的幸福存摺?顯然是國人目前最大的課題。

圖/經濟日報提供圖/經濟日報提供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黃珮婷

https://tw.money.yahoo.com/%E4%B8%8D%E4%B8%8A%E7%8F%AD%E4%B9%9F%E6%9C%89%E9%8C%A2%EF%BC%813%E9%9A%8E%E6%AE%B5%E9%81%94%E5%88%B0%E8%B2%A1%E5%AF%8C%E8%87%AA%E7%94%B1-025100560.html

何謂「富貴」?有人說:「心中無缺曰富;被人需要為貴!」說得真有哲理。

若落實到生活經濟面,通常以資產高低代表「富人」與「窮人」;現金流多寡表示「有錢」與「沒錢」。依此可以排列組合為:

1.有錢的富人:有資產又有現金流。登上富比世的人物都屬有錢的富人,台灣代表人物有郭台銘。

2.沒錢的富人:雖然沒有現金流,不過有祖產,農地或田地;只是目前不能處理。代表的是富二代或田僑仔。

3.有錢的窮人:沒有資產、但有現金流。上班族有固定薪資,卻無房地產…資產。

4.沒錢的窮人:沒有資產、也沒有現金流。代表人物:月光族。

*財務自由3階段 One Step By One Step!

媒體報導XXX年紀輕輕就靠股票賺到大筆現金,不過大多是鳳毛麟角,才會成為媒體追捧的焦點!

想要成為既有資產又有現金流可用的「有錢的富人」,必須要One Step By One Step!

*第一階段:年輕別忙著投資!

社會新鮮人大都沒有積蓄,應先從積累本金做起,以存下第一桶金100萬目標為例:在完全不計算利息的情形下,每月只要能擠出1.5萬元,5年半就能存下100萬。至少每個月要能存下1萬元,8年也能累積為100萬;薪水存不下那麼多者,可以藉打工、加班、網拍…增加收入在此同時,要記得開始學習理財知識。

零存整付無息100萬達成時間表

msohtmlclipclip_image001

*第二階段:開始建立投資部位!

工作十年後,大多數人都有了第一桶金,也稍具理財知識,更累積了信用,可以跟銀行貸得到款。

就可以開始建立投資部位,買房出租,買股收息…不過,還不能不工作。

因為收入來源分成兩大類:

1.工資收入:有工作才有錢。(每個月的薪水、業務收入...)

2.非工資收入:沒工作也有的錢。 (諸如:房租、股息、權利金...)

此階段,工資收入還大於非工資收入;所以工作還要持續下去,並等待房貸付清。

*第三階段:財務自由!

房地產貸款部分已經繳清,收租等於淨收入,且先前投資的房地產價格都以上漲許多,加上所投資股票的股息持續入帳。收入大於支出,非工作的收入,漸漸開始大於工作所得,即使不工作也無所謂,也達到所謂財務自由階段,晉升為「有錢的富人」!

如果能按上述3步驟,就有機會築夢踏實,財務自由只是早晚的事。

*負債OUT!

一位22歲年輕人欲自行創業,向銀行信用貸款20萬元,年息18%且複利累積。不久生意失敗,在沒有錢可以償還的情形下:

五年後,就已經欠銀行本利合488,643元,已經倍增。若持續償還不出,繼續複利滾下去,十年欠款將近120萬,到了第三十五年,年輕人已經57歲,負債高達1億元,根本無法償還!

人生過程漫長,有時一個錯誤,就淪為「負債的窮人」,連翻身機會都沒有。必須要步步為營,穩扎穩打,才能讓人生立於不敗之地

負債複利表( 單位:元)

msohtmlclipclip_image002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精選》定期檢視 五大步驟 教你做好保單健診DIY

文/劉孟宜

2016.08.27 / 08:00

  • 101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1%台灣老人後悔沒早一點存退休金!不想人生結局潦倒,就從3件事做起

MR JAMIE理財宅急便

About

撰文者廖義榮

2016.08.24 瀏覽數:234

退休 老人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圖片放大

滙豐集團最近公佈一份「未來的退休生活」調查結果,他們在16個國家調查超過1萬8000名受訪者。調查發現:全球超過31%已退休人士表示,他們很後悔沒有提早為退休做準備,如果可以重來,他們希望能更早開始為退休做準備。而台灣已退休人士,後悔沒有提早為退休做準備的比率高達51%,排名全球第一。而全球已退休人士與未退休人士覺得退休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的比率,全球平均是:未退休人士是64%,已退休人士67%,台灣則排在倒數幾名:未退休人士是54%,已退休人士53%,顯示台灣人對退休滿意度或期望值不高,這份報告也點出幾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圖片放大

這份報告指出全球有24%的尚在工作中、未退休人士,還沒有為退休做準備,而已經開始做準備的人,平均其中有46%的人因故停止,或遇到困難就沒再繼續。而這個比率,在16個國家中台灣居然是排名第二、高達54%的人還沒開始做退休準備,或因故中斷了。

圖片放大

圖片放大

對於退休金來源的期待顯然全球都類似,多數人會以現金儲蓄存退休金,但對於政府退休金的期待,已退休及尚未退休的人差異很大。上圖中比率:未退休的30%,對比已退休的45%,可見因為經濟疲軟,各國政府財政困難,未退休人士對於以後是否可以拿到政府退休金的期待,已沒那麼有信心了。台灣人對退休金來源是來自於政府退休金的期待是37%,低於全球平均的45%,顯示大家對於退休,是否可以領到勞保老年給付及勞退新制退休金的期待都很沒有信心。

退休金來源是否有什麼替代方案?報告指出可能選項包括:換小一點的房子、賣掉房子,或由子女提供資助。在已退休人士的財務支出方面,全球41%的人有借貸、欠款,50%的會對其他人提供財務上支援,而台灣比率是:借貸25%,財務支援他人50%,顯示在退休前要對可能的財務支出做好管理,免得退休後還有債務或需要資助子女,影響到自己退休生活品質。

這份報告指出台灣人對退休金準備的情況是:已退休人士有一半以上,都後悔沒有早一點做退休準備,但同樣有高達54%的人還沒開始做退休準備,或因故中斷,這二項比率台灣都是名列前茅,可見在退休準備上,跟全球比起來,台灣人在退休準備這件事上非常需要加強,退休準備應該怎麼做?以下提供幾點建議:

1. 人生理財藍圖先理清楚

很多人知道要存錢,但不知為什麼要存錢,存錢有什麼用途、需要存多少才夠,因此時常好不容易存了一大筆錢,突然要修車、房子要裝修等又把這筆錢用掉,因此就像這報告中說的:高達54%的人還沒開始做退休準備或因故中斷了。

改善方法是:利用一點時間把自己想完成的財務目標列出,每個目標要有明確需要完成的時間,以及需要準備的金額,配合自己的財務現況(收入、支出狀況,每月可以有多少錢用來做財務目標的準備等),整理出來後,每個月就固定撥多少金額投資或儲蓄。因應不同需求,可能選擇不同金融工具投資(如5年後要買房,跟20年後要退休,投資方式與工具選擇會不一樣)。一旦規畫出來,儲蓄投資這件事就要長期做下去,不能因為其他原因去挪用計畫中的錢,你才有可能在需要錢完成這些目標時,有足夠的錢可以用。

2.退休準備有其不可替代性

一般人因為退休時間還早,只看到眼前的需求:購屋、買車等立即的需要,卻忽略退休的準備,可能到了45歲、50歲才意識到,需要開始為退休做準備。因此在時間有限狀況下,可能造成準備不足的狀況。

大家應該要體認:退休準備有其不可取代的必要性,你不能把它排在購屋、買車、存子女教育基金等目標之後,等到即將退休時,才來著急退休準備不足。其結果就是因為準備時間太短,你必須要花更多成本或冒更多投資風險,才能達到所需退休準備。你也不要對政府退休金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一般上班族能拿到的勞保老年年金與勞退新制退休金,頂多可以支應你退休所需生活費的2~3成,大部分退休金還是得靠自己,而且必須提早開始做準備,才能事半功倍。

3. 存退休金最好是獨立帳戶長期投資

退休金準備往往長達10年、20年,要怎麼維持不中斷?除了固定提撥收入一部分儲蓄與投資外,你必須用對管理方式。除了要獨立帳戶、專款專用,不要跟其他日常開銷混在一起,還要慎選投資工具、做好投資管理。這份報告指出:尚在工作且有做退休金準備的人,有68%有從專業人士等處取得資訊與建議,他們覺得會有快樂的退休生活;而沒有從專業人士等取得資訊與建議的,只有55%覺得他們會快樂退休。如果有需要,可以尋求財務顧問的協助,提供退休規劃、投資管理等諮詢服務。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來源: Tanja-Tiziana Burdi

退休規劃:如何保證老了以後不缺錢

作者 趙黎 | china@rcinet.ca
星期二 2 八月, 2016 , 暫無評論 ↓

FacebookTwitterGoogle+PinterestSina WeiboEmailPrint

加拿大國際廣播及CBC/Radio-Canada版權所有 抄襲舉報 網站:www.rcinet.ca 微信ID:radio-canada

人們在想像自己退休的景象的時候,大多會幻想自己躺在夏威夷的海灘上,手拿一杯Mojito 飲料,要不然就是在一個風景優美的高爾夫球場上開球。

很少有人會想到另一種情景:瀕臨破產,每月掙紮著付不起賬單,但這確實是一些老人面臨的處境。

那麼,如何才能讓自己在退休後能實現畫一般的夢想呢?

加拿大國際廣播及CBC/Radio-Canada版權所有 抄襲舉報 網站:www.rcinet.ca 微信ID:radio-canada

加拿大廣播公司的Linda Nguyen 報導說,根據一些財務專家的建議,關鍵在精明地規劃自己的支出。 死的時候留點錢,總比人還活著卻沒錢了要好,是不是?

產業聯盟證券 ( Industrial Alliance Securities)公司的註冊理財規劃師兼投資組合經理約翰·德果耶 (John De Goey)表示,人們的壽命在普遍加長,底線是,你需要計畫自己活到90歲所需要的費用。

加拿大國際廣播及CBC/Radio-Canada版權所有 抄襲舉報 網站:www.rcinet.ca 微信ID:radio-canada

退休後到底需要多少錢?

加拿大國際廣播及CBC/Radio-Canada版權所有 抄襲舉報 網站:www.rcinet.ca 微信ID:radio-canada

© Shutterstock

到底需要多少錢,才能支撐人們退休後的需求呢?

在過去,一般的標準是,退休後每年應該至少有相當於自己退休前70%的收入,但也有人認為,其實用不了這麼多。

德·果耶表示,別忘了,人們退休後收入少了,要交的所得稅也就少了。退休之後,如果各種來源的錢加在一起,比如儲蓄、投資、加拿大退休金、老年保障金等,相當於退休前的50% 就差不多。

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工作時的年薪為8萬加元,那他們的目標應該是在退休後每年能有一半,也就是 4 萬加元左右。

加拿大國際廣播及CBC/Radio-Canada版權所有 抄襲舉報 網站:www.rcinet.ca 微信ID:radio-canada

如果一個人在65歲退休,一直活到90歲,那就應該至少有 100萬加元的儲蓄。

加拿大國際廣播及CBC/Radio-Canada版權所有 抄襲舉報 網站:www.rcinet.ca 微信ID:radio-canada

當然,退休的財務目標因人而異,跟一個人退休時的經濟狀況以及給自己設立的生活水準有關。

比如,退休的時候,住房的抵押貸款是不是還沒有付完?租房子的話,每月的租金是多少?汽車有沒有債?是否計畫經常出國旅行?經常外出就餐?如果整天往外跑,當然會多花錢,如果退休後只是呆在家裡,種點花除點草什麼,開支自然就沒那麼多了。

延長工作年頭?

德·果耶表示,要想確保老年後不缺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延長工作的年頭。

加拿大國際廣播及CBC/Radio-Canada版權所有 抄襲舉報 網站:www.rcinet.ca 微信ID:radio-canada

他說,延長工作年頭有兩個好處,第一,繼續工作就繼續有收入,可以不動用自己的儲蓄,第二,同時還能繼續存錢,補充自己的退休“金庫”。

不過,德·果耶也表示,他的大部分客戶都不願意延長工作年頭,不願意老了還繼續工作。

在加拿大,大多數人巴不得自己能提前退休,極少有人願意過了65歲還天天上班。

儲蓄儘早開始

確保退休後不缺錢的另一個途徑是儘早開始儲蓄。

加拿大國際廣播及CBC/Radio-Canada版權所有 抄襲舉報 網站:www.rcinet.ca 微信ID:radio-canada

德·果耶說,在儲蓄上,人們應該儘早開始,而且要堅持,要定期進行,這可不是那種賽跑類的事情,可以等到最後再衝刺。

多倫多的註冊理財規劃師羅納·比倫鮑姆 (Rona Birenbaum)表示,每個人都應該把退休儲蓄列為自己的優先日程。

她說,老了以後沒錢可不是什麼漂亮的景象,她經常看到一些人在這方面犯的錯誤,比如有的人指望自己繼承一筆遺產,但遺產可能永遠來不了。

她說,“要記住,永遠不要指望那些沒在自己手中的錢”。

收聽

(RCI with CBC)

加拿大國際廣播及CBC/Radio-Canada版權所有 抄襲舉報 網站:www.rcinet.ca 微信ID:radio-canada

歡迎合法轉載,需註明作者、加廣中文、www.rcinet.ca、微信ID:radio-canada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化退休投資組合規劃的4要訣

2016/08/11 08:04:26 聯合新聞網 晨星亞洲研究部

晨星個人理財總監Christine Benz常與已退休或屆齡退休的投資人對話,發現他們多數對投資抱有熱忱。這些投資人普遍對投資及金融市場已研究多年,且都各自有一套投資哲學;退休之餘,也能有充裕的時間能專注在投資組合中。

然許多已退休或屆齡退休的投資人,由於已投資相當長的時間,乃至於他們的投資組合或投資策略都過於複雜;他們可能同時持有許多不同的帳戶、個別獨立的持股,或是二者兼具;也可能採行需要不斷追蹤與調整的投資策略。每當Benz聽到退休人士說,我開始追蹤道瓊工業指數20天的均線,或我忙於管理投資組合,沒時間工作之類的言論,正是投資策略過於複雜的警訊。對許多人來說,投資僅為副業,過於複雜的投資組合及投資策略,都可能由於退休人士受制於健康或其他考量,而未能投入足夠的時間與精力追蹤管理,導致投資表現逐漸偏離軌道。

對即將退休或已退休且企圖將有效投資組合進行簡化的投資人,Benz建議以下各方法。不過,她強調,所有的方法都是各自獨立,投資人可依個人需求與條件,調整或挑選合適的方法。並且,投資人不需要等到即將退休之時,才開始落實投資策略簡化;換言之,以下所建議的各式方案,也同樣適用於在職人士。

要訣一:整合相似的帳戶,並儘可能簡化投資策略

接近退休之時,正是投資人檢視一個簡化的投資組合管理策略,是否足以與複雜的管理策略相比的最佳時機。Benz建議投資人應嘗試明確寫下,退休期間將如何進行投資組合管理的計畫;並鼓勵投資人不妨借助回答以下的問題,達到有效簡化退休投資組合的目的。首先,投資人計畫採用何種的提款率?其次,投資人會運用何種方式從投資組合中提取資金?投資人會仰賴投資收益分配,或運用投資組合增值的部份、或二者並用?

要訣二:調整為廣泛且多元的投資型態

為達到簡化的目的,退休投資人應該考慮是否可在每個投資帳戶中,運用2個-3個佈局分散的投資組合,取代其他規模較小或標的過於集中的投資組合。

Benz認為追蹤整體市場表現的指數型基金以及ETF,對任何人生階段的投資人而言,都是簡化投資的絕佳選擇。這類型基金在幫助降低投資組合費用的同時,也提供投資人能充分投資於市場中各產業的優點。採行這類投資方式,投資人能輕而易舉結合簡化後的退休投資組合管理策略,原因在於,整體市場指數型基金充分提供特定資產類別的投資效益;舉例來說,美國股票指數型基金不會持有現金或債券部位。一個退休人士能輕鬆追蹤投資組合中的各類資產配置,並透過再平衡,讓投資組合表現處於正常軌道的同時,也能提供現金流因應日常支出。

Benz認為股債混合型基金應該在退休投資組合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尤其對於規模較小且退休人士並未積極補充的帳戶。但Benz較傾向運用個別的投資組合佈局於各式的資產類別之中,並善加運用再平衡,以做為退休期間的現金流來源。

要訣三:儘可能將收入規律化

年金險尤為受到沒有退休金投資人青睞的原因在於,年金險能提供退休人士類似薪資給付模式的固定收入。然問題在於,在現今低收益率的環境中,傳統式的即期年金利率,亦處於相當低的水平。反觀,強調能夠提供較高報酬的年金險,往往是由於這類型年金險會參與股市投資,並進而衍生出不同的費用項目,也將年金險商品複雜化。

投資金桶策略未以提供退休投資組合規劃固定的收益為目標,但包含足以因應1年-2年生活開支的現金/資金桶,退休人能持續運用現金/資金桶支付,其他社會保險或退休金等固定收入未能即時支付的消費。退休人士能運用長期投資組合的收益分配,或使用再平衡所得的收益,補充資金/現金桶水位,以準備好下一年度的額外資金需求。亦或者,退休投資人能每年進行一次再平衡,並將現金桶補足。

要訣四:建立投資帳戶主目錄

不論位於人生哪一個階段,投資人都必須建立一個重要檔案或文件:投資帳戶主目錄,並將所有的投資、房貸、信用卡等各式金融帳戶的資料歸檔,避免臨時需要之時發生找不到資料的情形。

建立投資帳戶主目錄,不只為了有助於投資人能隨時查詢資料,也將有助於投資人規劃身後事。整理出來的檔案,將輔助未來繼承人能在最短時間內,清楚瞭解投資人身前所有的財務與投資狀況。同時,有鑑於投資人整合建立的財務檔案,存有高度敏感的資訊,投資人勢必要將這些資料妥善保存。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拒當「下流老人」,可用亞債創造現金流

 

最近有個很流行的名詞叫做「下流老人」,指的是過著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而這樣的人數在未來只會越來越多,如果不想淪落為下流階級,做好退休準備是當務之急。

尤其國人平均壽命不斷增加,男性來到76歲,女性甚至來到83歲,以《勞基法》規定65歲的退休年齡來看,女性退休餘命可長達18年,如果沒有準備足夠的退休金,難保不會落入又老又窮的困境。唯有提早做好退休規劃,才能降低三大風險的影響:

風險1、無法預期退休後能活多

 

「退得太早、存得太少、花得太快、活得太老」,已成為現代人退休後的最大困擾。特別是現代醫療技術越來越進步,長壽已經是趨勢,所以一定要準備好比預期更長的退休生活所需,退休生活才相對有保障。

風險2、無法維持退休前生活品質

根據中經院預估,2016年全年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36%。但儘管通膨率只有1%,現在的100元在30年後也等於只剩74元,這個數字遠比大多數人想像中還可怕。

如果在計算退休金時,沒有把通膨考慮進去,就有可能會出現財務缺口,導致辛苦存下的退休金被越來越高的生活花費所侵蝕,難以維持退休生活品質。

風險3:無法避免金融市場的動盪

從2008年的金融海嘯、2012年的歐債危機,乃至於2016年的油價暴跌和英國脫歐,都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大震盪,而歷次的行情劇烈波動難免造成投資人的財務受傷,嚴重一點甚至連老本都賠光,因此做好財務管理和資產配置不可不慎。

退休金靠自己準備最實在

一般來說,勞工退休金有3個來源,

第1個是強制社會保險

第2個是企業提撥,

第3個是個人理財。不過,最重要的部分還是在於個人準備。

柏瑞投信表示,如何防止老後貧窮,是人人都該思考的問題。而投資債券相關商品可以取得固定收益,為自己打造類似「月退俸」的現金流,可以作為退休金規劃的一環。由於亞洲經濟成長前景相對其他區域較佳,且債信評等持續改善,波動度相對股市較低,因此亞債是值得考慮的投資選項之一。

柏瑞投信建議,如果以投資亞債基金為例,退休族如果想要創造現金流,可以選擇有月配息機制的標的,然後計算大概每個月想要領到多少配息金額,再回推想要單筆投資多少錢。不過,投資人要留意,各家基金公司的配息金額可能會隨著基金的債券投資組合收益情況作調整,仍須視己身財務需求和風險承受度去挑選標的,這樣才不會和實際情形出現落差。

市場亂糟糟 投資基金這樣挑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後破產…2百萬日本老人悲劇 台灣避得了嗎?

2016-07-24 12:54 聯合晚報 記者何定照╱即時報導

兩書共讀更有感。記者何定照/攝影

台灣老年人口到後年就將超過14%,邁入高齡社會,8年後更將火速增加到20%,成為超高齡社會,不久更將邁向日本現今的26.7%老人比。描述日本「長壽惡夢」現象的《老後破產》(大牌)近日出版,有如對狀況類似的台灣一記警鐘。

日本NHK採訪小組2013年製作《老人漂流社會——老後破產現狀》特別節目,該書即以節目為基礎,記錄未能在節目中完整呈現的高齡現狀。書中指出,高達200多萬獨居老人僅靠年金拮据度日,每日常只吃罐頭和蘿蔔乾,生病也不敢就醫,天天憂心稀微存款何時用盡,一步步邁向破產。

書中不少高齡者都流淚感嘆,他們年輕時都很努力工作,在職場上光鮮亮麗,也沒胡亂揮霍,「從沒想到老後生活會如此困苦,我好想死」。專家則分析,日本老後破產如此普遍的原因在於工作人口年收持續下降、影響存款,高齡後的年金收入也連年減少,單身趨勢急速提高更是關鍵之一。

書中舉例,許多老人夫妻靠兩人份年金勉強度日,但若一方亡故,單靠一份年金根本難以度日。倘若生病受傷須住院開刀,或有其他重大慢性病,更可能一夕間淪入絕境,此時就算是有房一族,也有如窮途末路。

不少人會猜想,若有家人支援,是否就可免於老後破產?書中指出,日本現況是不少高齡者雖有家人,彼此卻少往來或自身難保;就算與家人同住,也可能因關係欠佳而互不聞問。最悲慘的是,越來越多例子是中壯世代跟著高齡父母一起破產,例如兒子辭職回家照顧病母,自己卻也中風;或兒子失業返鄉,未料不久就中風拖累媽媽。

台灣年金、勞保都將在30年內面臨破產,屆時老人恐怕連日本老人唯一依賴的年金都沒有。想多瞭解問題與未來嗎?搭配講述日本人際孤離現狀的《無緣社會》新版(新雨),你會更有感。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