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的幸福劇本,今天就要開始準備

迎接高齡化社會,每個人都該修好的一堂退休學!

作者:王大軍 │ 攝影:陳之俊
出處: 《遠見雜誌》特刊:決定自己的退休年齡 瀏覽數:9,850+

「退休後,你想做什麼?」如果你一分鐘內回答不出來,就代表你還沒有準備好;或者,根本尚未開始準備?!

 

     同樣的問題拿去問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牙醫師李偉文,他的答案將會是—在「蝸居」與朋友一起過「夏瓣生」。

     蝸居?這是指窩在家裡過寂寥又獨居的下半生嗎?

     非也!非也!早從2013年開始,李偉文便與一群50歲上下的知交好友,共同集資,在台南市選了一塊地,預定自建一棟老人公寓,名字便為「蝸居」。

     從30幾歲起,李偉文就進入退休的進行式。他花最多心思準備的,不是金錢,而是可以一起老去的朋友們。

     2009年,李偉文成立了「夏瓣生聚樂部」,「夏瓣生」這三個字的諧音就是「下半生」。他說,如果人生像春夏秋冬,他們希望50歲還是夏天,仍像盛開的花瓣一樣燦爛活著。

金錢與精神
退休更美麗的兩大支柱

     這真是一齣充滿幸福味的退休生活劇本,連舞台都打造好了。「蝸居」共規劃有12戶住家,其中,一樓是一座開放的公共空間,裡頭有共同的書房、食堂、還有曬衣場,退休後的朋友們能夠每天一起做飯、吃飯、洗衣等,還可以相約一起上山下海,活出精采的老後生活。

     像這樣的多姿多采的退休規劃,你開始撰寫了嗎?

     可千萬別再以為退休就是退在家裡蝸居,在國人平均壽命已經拉高到80歲的今天,即使65歲退休,仍有15年以上的漫長日子要過。你可以孤老以對,也可以像薇薇夫人樂茞軍一樣,退休後才開始習畫,並開過兩次畫展。

     樂茞軍是國內知名的專欄作家,「薇薇夫人」是她的筆名。65歲(1997年)生日那天,她毅然從《國語日報》的社長職位退休,並坐在桌前寫下「退休生活計畫」。

     2006年,她將退休後的精采生活分享出來,寫成《美麗新生活:樂在退休》一書。書裡傳達最重要的觀念,就是鞏固金錢與精神兩大支柱。

     樂茞軍說,退休後的財務需求要早早規劃,需要多少錢自然因人而異,但「絕對不要相信『由奢入儉難』這句話,除非相差太懸殊,否則減少開支,儉樸過日子,一點都不會損傷生活品質。」

退休金仰賴太多外部資源
愈老愈堪憂

     樂茞軍的話發聾振聵,根據《遠見》民調中心大規模進行的「退休生活大調查」發現,有45.1%的已退休者的生活來源為「職業退休金」(含勞保、勞退金)為主,其次為「自己儲蓄」(37.5%)跟「子女」(26.3%),「政府老人年金」(含國民年金)也超過兩成。

     這些生活費來源多仰賴外界支持,反而是可持續增加的收入的項目如「自己投資的收入」跟「兼職」,兩者合計還不到兩成,一旦子女棄養或有龐大醫療支出而無法仰賴退休金與儲蓄支應時,晚景相當堪慮。

     而且調查還發現,年紀愈大的退休者,愈仰賴子女跟老人年金,像70歲以上的退休族,最主要的生活費來源就變成了老人年金,退休21年以上也有破四成依靠老人年金。

     在居住狀態方面,國內已退休者有近七成(69%)跟其他人同住(包含子女、親戚、朋友、外傭等),21.8%只跟配偶住,獨居占比不到一成(8.9%)。

     但令人憂心的是,儘管國內老人的獨居數量不多,但從年齡分析,獨居比率將隨年齡提高,且56.3%的獨居長者都超過70歲。再從退休年數觀察,退休10年內的獨居比率僅6.4%,但退休21年以上卻飆高到17.9%,幾乎成長三倍。

     這些獨居老人一旦乏人照顧或生活無法自理,入住養老機構將是不得不的選擇。但受調查的退休族群中,竟有53.7%的人對於入住養老機構願意負擔的最高金額,表示不知道或拒絕回答。

     調查發現,「愈老、愈吃老本」在國人壽命延長下,成為影響國人退休後生活品質的一大隱憂。解決之道,除了要及早累積充裕的退休金以外,關於退休後的資產是否能產生源源不斷的現金流,讓老本能源遠流長,更將是規劃重點!

通盤考量
愈早啟動退休規劃愈能達陣

     國內目前勞保制度中的老年給付,雖可選擇每月領,以達到活到老、領到老,終身有保障的功能,但每月領取金額卻是按平均投保薪資×1.55%×保險年資來計算。其中,平均投保薪資採投保薪資最高的60個月平均計算,加上勞保月投保薪資有天花板限制,上限為4萬3900元,對高所得勞工來說,所得替代率相對變低。

     根據勞保局今年3月的資料顯示,從2009年至今領勞保年金的勞工約65.9萬人,平均月領1萬5850元,金額並不高。因此,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施羅德投信總裁巫慧燕指出:「光靠老年給付,根本無法擁有安穩的退休生活。」

     如果要靠自己來規劃退休老本,該怎麼做呢?

     玉山銀行財富管理事業處資深經理陳俞如建議,從25歲開始,國人就應該分階段布局,逐步累積退休後的生活保障。

     事實上,退休規劃與短期的家庭投資理財不同,必須掌握三個重點:通盤考慮、設定長遠計畫與透過時間來達陣!

     如果不知道怎樣通盤規劃,可以尋求可信任的理財專員協助。陳俞如認為,一般人可以把現有的家庭資產列出一張清單,例如現金存款、保險、基金與股票等等;然後再依據波動風險,由高而低地進行排列。

     等排列好之後,再拿這張清單諮詢理財專員,試算一下這些資產到真正預定退休的時間之時,可以變成多少錢?與自己預期的老後生活水平有多少缺口?

     盤考量現有資產後,接下來便是擬訂長期的退休計畫。「分散風險與長期投資,是最好的退休規劃觀念!」玉山銀行投資諮詢顧問徐安邦拿出一份統計數據指出,以2000年至今的市場波動來作分析,如果投資人以股票40%、債券60%的配置比率投入市場,一年的勝率約78%,平均報酬約5%;但時間若拉長到三年,勝率高達98%,年化報酬率可達15%。

     徐安邦說,因為市場有波動,短期風險難以掌握,只有保持紀律,持續而不中斷的執行退休計畫,最後才能完美達陣。

創新金融工具多
靠類全委保單輕鬆養老

     事實上,隨著現代金融理財商品的創新,不少理財工具都能為忙碌工作、不知如何穩定累積複利報酬的上班族帶來輕鬆達陣、完美規劃退休的功能。

     像近年相當流行的類全委保單,可將保單所連結的投資帳戶交由專業投資機構代為操作,為退休規劃者省下了選擇基金的煩惱,又能精準地達成退休理財所需的報酬目標。

     類全委保單最大的優勢是在業者代操下,投資績效穩定,加上有現金撥回功能,等於讓老後的每個月都擁有一筆年金可作生活費。對於年輕人來說,也可以選擇不撥回,讓每年的投資收益再交由代操機構來投資,讓複利增值退休金的效果更強。

     換句話說,年輕時可透過類全委保單來輕鬆累積退休金,退休後又可仰賴其現金撥回機制讓每個月都能擁有老人年金。最後,因為商品本身為保險,透過附加壽險規劃,又可於身故後將資產留給子孫。

     第二種好用的退休金工具為儲蓄險,但有別於傳統存6年就解約的簡易儲蓄險,目前的商品多了許多靈活又有彈性的設計。

     像不少終身儲蓄保險讓保戶可以選擇一次躉繳,也可以分6年分期付款;繳費後,又可以選擇領取生存保險金,以當作退休後的生活費用,也可以選擇不領取而繼續增值,以累積未來的退休金。

     換句話說,這種儲蓄險在繳費時可以通過分期付款來強迫儲蓄,之後又可以通過不領回生存金來滾出退休後的生活費用。最終到退休時,又可以改領生存保險金,以作為老年生活的現金流。

信託機制顧好老本 
選對銀行事半功倍

     最後一種好用的退休規劃幫手,為信託機制,像玉山保險金安養信託、保險金信託與樂活久久(現金)信託即為此類商品。

     陳俞如指出,過去的保險金信託是擔心受益人太小,因此先指定信託給金融機構,以避免家長發生意外後,身故保險金遭不當挪用;但目前的新作法,是將被保險人與保險受益人結合在一起,讓像長期看護險的被保險人也能成為信託委託人和受益人,讓被保險人自己也能享受信託的好處。

     另外,退休規劃時也可以把類全委保單、壽險、意外險、年金險與醫療險等,甚至加上它行的現金存款,都透過創新的信託機制來建立專款專用帳戶,以保持退休資產的獨立性,再交由銀行專業管理經營。一旦老後躺在病床上需要受照顧,也可避免家人爭產糾紛。

     如果不知道怎樣對通盤規劃退休金,也可以尋求可信任的理財專員或銀行財富管理中心來協助。

     但要小心的是,退休規劃諮詢時,要留意銀行理專是否能從客戶的立場進行宏觀、客觀且真心的資產配置服務,否則將淪為商品行銷導向的服務!

     另外,由於現代人工作異常忙碌,透過科技化的行動工具來協助進行財富管理已日益重要。因此,除了銀行理專必須配置行動輔具外,財富管理銀行也必須能提供良好的數位金融平台,才能便利客戶檢視資產變動與隨時調整資產組合。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有了優質的財富管理銀行來協助,並非代表退休規劃萬無一失,持續保持紀律、定期檢視資產狀況,才能確保攸關退休幸福生活的老本,最終能夠安全達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