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現金流的重要 (典型中產案例)

Starman兄,

拜讀文章已久,盼望能指點一下小弟的理財方法,期望可盡快達至財務自由境界。

家庭狀況:小弟與妻子年均四十歲,育有一子就讀小二。

工作收入:家庭月入十二萬,可儲七萬。

自住物業:700萬,尚欠貸款250萬,月供HK$9,000

投資物業:500萬,尚欠貸款250萬,租金抵銷供款和雜項,無正現金流或支出。

投資的士:650萬,尚欠貸款500萬,租金抵銷供款和雜項,無正現金流或支出。

手持現金:剛賣出較低質物業和股票,得回400萬。另人民幣定期100萬。

小弟希望Starman兄能指點Private Bank Investman的較詳細資料及Direct Bond的投資方法。由於未達US$100萬的現金,現時又有什麼方法可坄資。小弟曾到HSBC詢問,但未能得到所需資訊。明白Starman兄在網上不可公開太多資料,可否透過電郵賜教小弟相關資料,不勝感激。

祝 生意蒸蒸日上

讀者CL
Starman 回覆:
讀者CL 總資產2,370萬,負債1,000萬,淨資產1,370萬。總資產2,370萬中1,850萬為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僅約520萬,流動比率(Current Ratio) 22%,可見讀者主要資產鎖死在固定資產,整體資產流動性不高。另一個問題是,讀者所持資產的回報率(yield)較低,導致讀者現金流能力較弱,例如其中投資物業和的士的現金流在扣除供款後為零,自住物業每月現金流出9,000。由此可見,讀者目前完全依靠主動收入,幸好讀者家庭入息較高,而每月開支不多,月入12萬,每月仍可月儲7萬,財務狀況尚算健康。
雖然說讀者目前財務狀況健康,但收入來源很單一,主要靠每月工資,從結構上看長遠並不健康。假如經濟不穩,原來穩定的工作突然變得不穩定,或十多年後開始計畫退休,而小朋友十多年後仍在中學階段,如同時計畫海外升學,開支只會有增無減,屆時現金流情況便會開始由健康變為不健康,當收入無明顯增幅而開支增加,人的壓力自然增加,甚至需要延遲退休計畫。
上述為典型香港中產情況,同為中產階層,淨資產及每月收入相約,有部份可以如期50歲退休環遊世界,有部份到50歲時財務狀況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倒退,最後需要延遲退休計畫。
兩種中產的分別在於「收入可持續性增長」的問題。無論你職位多高,用勞力獲取的收入(主動收入)是需要用時間換取,但總有一天你會停下來(假如你有退休的計畫),打工就是手停口停。要改變上述情況,讀者應及早計畫,開始重組自己的收入來源,增加並分散個人被動收入,應將集中力放於提升收入的可持續性,而非單純依靠每月工資支持生活,或單單集中於資本增值的投資。要強調,筆者並非反對資本增值的投資,而是希望讀者明白持續現金流的重要。賺價每個人都想,但風險、不確定性、流動性需要同時考慮。
債券、REITs不一定是王道,只是在眾多投資之中,其中較為簡單直接而又能夠「計到數」的投資。有人說,加息週期為何還持有債券和REITs。首先,加息週期何時到來筆者不知道,但筆者知道現在各國都開始實行負利率,美息何時加至「正常」水平是很大的問號,在新常態經濟中何謂「正常」水平的利率是更大的問號,可能過一兩年美聯儲會告訴你,正利率就是「正常」利率水平,大家正努力將負利率推上正利率。投資REITs,關注的是其資產質素(underlying assets),因REITs的90%盈利派息,基金旗下的資產營運、租金收入直接影響派息的可持續增長,相對於持有低回報的本地住宅物業,無論是回報率、經濟規模效益、資產流動性,REITs都更勝一籌。至於債券,選擇短年期的債券,只要投資者能夠持有至到期,而發行人又沒有違約,即使做了槓桿,只要控制好倉值比例,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
組合中配置「計到數」的投資有助你去計畫 ; 至於在短線賺價的投資,除非是套利(Arbitrage),否則在筆者看來不是計畫,只是增加組合的不確定性。中產家庭,宜及早及分散收入來源,建立多種被動收入,將過度集中的固定資產減磅或利用借貸增加資產流動性,慢
慢提升每月現金流水平。狀務狀況是否健康,長遠來說應看「結構」是否健康。
Starman Facebook Fanpage: https://www.facebook.com/Starmancapita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