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婚、不生,但不能不老

面對老年生活,你開始準備了嗎?

作者:黃漢華 │ 攝影:張智傑
出處:2014年8月號《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第338期 瀏覽數:64,200+

老,不是他們的事,而是你我的事!全球引爆老年潮,台灣也即將邁入超高齡時代,不管你現在的年紀多大?離退休還有多久?都該重新認識老年、規劃老年生活,面對一連串的挑戰,你開始準備了嗎?

字級:

5

文章收藏

     台灣老得愈來愈快!

     如果把2014年的台灣,比喻成25歲的曼妙女郎,等到2025年的時候,她會加速老化一倍,也就是在11年之內,她就變成50歲的中年大嬸!只要從數據看看台灣老年人口的增加速度,沒有人不感到驚恐。堪稱另類「台灣奇蹟」。

超高齡社會的危機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興業研究】大類資產報告(20160707):REITs系列文章之一:全球REITs發展與現狀

文 / 興業研究 2016年07月08日 10:48:05

https://wallstreetcn.com/node/252997

 

全球REITs發展與現狀

摘要:

  •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已經提到,REITs作為房地產的替代投資品在國外發展有一定時間。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就REITs在各國推出的歷史時間點進行梳理,並對目前全球最大的REITs市場:美國,進行簡要的分析。

  • 各經濟體REITs推出時點往往與其房地產行業發展所處階段密切相關。自1960年美國首次推出REITs以來,縱觀全球各經濟體REITs的推出,我們發現其目的只有兩種:早先,在經濟或房地產市場遭遇困難時,通過REITs加速資金流向房地產市場,提升社會投資水平;而後,部分國家推出REITs主要為增強本國房地產競爭力。歸結起來,都是在房地產市場需要資金時將REITs推出。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訪客雙位數增長等因素 酒店REIT前景受看好

陳愛薇

2016年06月27日

國際信貸評級機構惠譽給予新加坡的酒店REIT“中性”評級,大華繼顯證券則維持“加磅”評級 。

陳愛薇 報導

tangaw@sph.com.sg

抵境訪客人數取得雙位數增長、平均客房收入提高,加上業務擴展到海外市場,證券分析師對酒店服務房地產投資信託(Hospitality REITs,簡稱酒店REIT)前景較看好。

國際信貸評級機構惠譽(Fitch)給予新加坡的酒店REIT“中性”評級,大華繼顯證券則維持“加磅”評級 。

惠譽分析師哈希拉(Hasira De Silva)表示,今年4月抵境旅客年比增加14%,主要因為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的需求回彈。

從新資產獲穩定增長

另一方面,這個領域可從新資產取得穩定增長。雅詩閣公寓信託(Ascott Residence Trust)去年耗資超過3億8000萬元在數項收購和翻新,華聯酒店信託(OUE Hospitality Trust)和城市發展酒店服務信託(CDL Hospitality Trust)去年總共投資4億2500萬元在新資產。

騰飛酒店信託(Ascendas Hospitality Trust)在悉尼和墨爾本的資產,相信會因為供應有限而表現出色。城市發展酒店服務信託在布里斯本和柏斯的資產,則可能受供應過剩和礦業消費疲弱所影響,但城市發展酒店服務信託的整體收入固定。

在中國有業務的酒店REIT,今年第一季的酒店平均客房收入(RevPar)有所增長,下半年或有更多上揚空間。

哈希拉指出,這個領域第一季的資產負債率(Debt Asset ratio)為36%,相當健康。當中約75%是固定利率貸款,華聯酒店信託和城市發展酒店服務信託今年到期的負債比較多,因此承受較高的利率風險。

他也表示,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的基本面疲弱,對酒店REIT造成壓力。如果今年上半年抵境訪客增加的趨勢無法持續,會對這個領域造成傷害,因為市場將迎來更多酒店客房供應。

城市發展酒店服務信託和遠東酒店信託(Far East Hospitality Trust)因財務狀況穩健和收入來源固定,可避免陷入酒店平均客房收入的週期性低潮,因此獲“BBB-/穩定”評級。

大華繼顯證券分析師維克特(Vikrant Pandey)表示,雖然4月的酒店平均客房收入取得約4%年比增長,截至今年的整體年比其實下跌0.8%。維克特認為突出的表現可能只是曇花一現,難以持續。

中國遊客有所增長,相信要歸功於新加坡旅遊局和樟宜機場集團在二線城市如重慶、天津和南京所作的市場宣傳努力。印度尼西亞的遊客也有所增加,預計今年抵境訪客年比增長可達5%。

維克特最看好城市發展酒店服務信託,目標價為1.55元;市賬率(P/B)僅0.9倍,預期股息回報率為6.9%。它有71%資產集中在新加坡,國敦河畔酒店(Grand Copthorne Waterfront Hotel)和M Hotel的翻新工程將在今年下半年完工。

星展集團研究也認為城市發展酒店服務信託,可從中國訪客回歸亞細安的趨勢當中受惠,建議“買入”,目標價為1.50元。

大華繼顯證券也給予騰飛酒店信託和雅詩閣公寓信託“買入”評級,目標價為2.64元和1.36元。

今年4月抵境旅客年比增加14%,主要因為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的需求回彈。

——哈希拉

惠譽分析師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源: Money錢 發表日期:2016-01-13

善用台股規劃退休金 50歲開始也能存出1500萬

只要談到存退休金的安排,專家一定會說「越早開始越好」。不過現實面通常是: 30歲的年輕小夥子,根本不會想到距離他仍屬遙遠的退休樣貌,因為這份「無感」,所以「及時行樂」成了他們的最佳寫照。

來到40歲,對於退休生活雖開始有所警覺,但往往卻是有心無力,因為上有高堂要照養,下有子女要教養,還有那背起來沉重不已的房貸要支付,就算不買房子,房租總要給吧!於是活得「團團轉」大概是多數40歲中年人的無奈。

「一直要到45歲或50歲,你才真的有能力開始為自己準備退休金。」財經部落客李柏鋒說得直白,有時候不是不想做或不願意做,而是沒能力做啊!

無法拉長時間存退休金 就靠放大本金來替代

把人生階段拉出一條線軸來看,年輕時或是進入40歲的中年期,其實收入並沒有比生活開銷高出多少,甚至入不敷出也是常見的情況,就算「想」早一點存退休金也沒輒,因為難度就是高!

目前人生就位在30∼40歲、開銷最高峰階段的李柏鋒,發現如果把自己陷入子女、父母及退休金3種支出中的話,根本無從規畫,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所以不要同時做3件事,把階段性的任務做好就好。」

以他為例,現在最重要的責任為家庭與小孩,所以除了努力建構家庭的財務護城河──存足2年的生活費用,讓家庭無後顧之憂外,就是準備子女教育金,直到孩子成年為止,「一定要確保他們在成年後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因為,接下來得為自己打算了。」

他說,雖然累積退休金的時間沒有那麼長,但本金可以控制,只要把自己的專業價值不斷提升,讓薪水節節攀高,便可以用本金來彌補時間不足的缺憾。如果報酬率也掌握得當,那麼退休金的準備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善用美股、台股ETF15年可存1500萬元

「長時間來看,報酬率的波動可以被處理。」李柏鋒強調,回溯台股與美股的大盤年報酬指數(含權值),一定可以超過5%。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廖義榮也表示,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好的基金,都可以創造6% 的合理報酬,「尤其是現在一些投顧公司架設的基金平台,以及未來金管會設立的基金銷售平台,手續費都比到銀行申購至少便宜2%,等於先賺了2% 報酬率,可多加利用。」

當本金確定、報酬率也有一定掌握時,退休金的累積就可以設算出來。假設到了45或50歲時,在家庭責任告一段落時,加上職場上有一定的成就,那麼,以每個月可存下5萬元、報酬率6% 來試算,15年時間,當你60歲或65歲退休時,可以累積的退休金約為1500萬元。

假設退休後,這筆資產同樣產生約6%的報酬率,那麼每年就會有90萬元的現金流流入,相當於每個月可有7.5萬元可花用;就算報酬率降低為5%,每月也有約6萬元可支配。如果加上勞保、勞退的年金,那麼週休7日,不止月領7萬元呢!

當然關鍵還是在「投資工具」的選擇上,有人主張說退休後需要穩定的獲利來源,所以應該全部放定存。

但廖義榮提到,現在的低利率環境,即使準備3000萬元放定存,1年也只有約45萬的利息,「把一大筆錢放在一個連通膨都無法打敗的定存帳戶,不是個好主意。」

所以他認為,退休後退休金的運用,將其中三分之一拿來投資還是需要的,只要做好比重配置,即使碰到股市大跌,投資帳戶價值跌幅達到15∼20% 甚或更多,也不用太擔心,因為此帳戶只佔退休金現金流不到3成的金額。

至於投資標的,「 買一檔Vanguard 整體股市ETF(VTI),就可以投資美國的中大型股,加上一檔iShares MSCI不含美國全世界ETF(ACWX),等同投資在非美國地區的全球股市(可透過複委託交易)。」廖義榮指出,兩檔ETF就可以讓你買進全世界。

退休前存好股 退休後靠股子股孫養老

李柏鋒則認為,不論是退休前的資產累積、還是退休後的資產運用,都可以善用美股及台股的大盤報酬指數做投資。

他舉例,就算遇到金融海嘯的大事件,這類大盤指數也能很快在2年內持穩繼續向上走,而其實退休後的最大風險,是不知道自己會活多久,若活到110歲,卻把退休金擺放在保守的投資工具,恐怕提領到80歲時,就會讓自己惶惶不安了。

除了ETF外,存股票的力量也能讓人安穩退休,《6年存到300張股票》作者、高職教師陳重銘就是存股的實踐者,他用6年時間存了300張中信金(2891)股票,如今每年領到的股息股利合計便有70幾萬元,而他仍繼續存股中,理想境地是當3家銀行的股東,每年領200萬元的股息股利。

可以如此倣傚的標的除了中信金,還有第一金(2892)和中壽(2823),另外,傳產利基型企業如裕融(9941,金融租賃)、F- 百和(8404,黏扣帶大廠)等,也有穩賺股息加賺價差的實力。

只要退休前見到便宜價(股息殖利率5% 以上)買進,努力累積張數,退休後就可以靠股子股孫過悠閒好日子

花15年用力存大錢,比30年存小錢更有效

「時間」雖可創造複利價值,但「本金」的影響也很關鍵。

35歲開始存退休金 但只能存小錢

情境:月薪3萬元,孩子小、父母長,還有房貸要背,也想準備退休金,由於為了生活忙得團團轉,所以沒有餘錢投資自己,增強競爭力,薪水也沒什麼長進。退休金準備:從35歲起每月擠出3000元。

年報酬率:5%。

儲存年期:30年。

65歲累積的退休金金額 250萬7,179元

50歲開始存退休金 用大錢趕進度

情境:年輕時也有子女與父母要照養,有房貸負擔,但想辦法投資自己,增強競爭力,薪水步步高陞。退休金準備:50歲才開始存退休金,每月存3萬元。

年報酬率:5%。

儲存年期:15年。

65歲累積的退休金金額 805萬2,079元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透人生】其實,你比自己以為的更有錢

民報

12月31日週四 上午11:06

 

我常和朋友聊天,觀察到當前台灣絕大部分人說自己「沒有錢」,這樣的說法實在太詭異。有工作就會有收入,收入就是錢。舉凡有投資,無論是利用何種投資工具,姑且無論存下多少,錢就是錢,無損「有錢」的事實。

那大多數人認為自己「沒有錢」,是怎麼回事呢?這牽涉到「心理帳戶」的問題。打個比方,我們都知道水可以三種型態存在,固態、液態和氣態,本質上不變的東西,但是出現的型態不同。同樣的,金錢對人們而言,有「流量」和「存量」兩大區別

流量則是動態概念,存量是種累積靜態概念。流量與存量的關係其實很簡單,流量如河流,存量像湖泊,互為因果,必須調控得當才能在財務上安居樂業。流量愈豐富,存量就愈富足。

一般人所說的沒有錢,通常是指「不在預算內」或「沒想過要花的這筆錢」。常見的是,有股票基金和現金,但卻沒錢買「保險」,因為保費險沒有在「心裡帳戶」內,即使可以透過很簡單的轉換動作。

我們的錢以甚麼樣的型態存在著呢?以下列圖示來說明:

準備一個大錢櫃

「錢櫃」是指甚麼?舉凡我們常用的投資工具都算,例如股票、基金、房地產、銀行存款和保險等等。人人會有屬於自己的錢櫃,我們的部分錢的流向會如上圖所示。錢會流入「錢櫃」內,流入錢櫃的錢,可能有投資收益、租金收入、股票或員工分紅、薪水和投資事業等等收入。錢也會流出「錢櫃」外,流出錢櫃的錢,可能有保險費、生活費、投資損失、奢侈品、教育費用、汽車維修、旅遊、房屋裝潢和投資事業等等支出。這裡先不討論各種稅和退休金議題,但要定期檢討圖中現金流量和資產配置。

錢櫃網絡中有些項目目前雖然是現金流出,但最後「現金流量」會被轉變成「現金存量」。就像水一般,受熱從大海蒸發變水蒸氣,集結成雲,然後隨環境轉變為雨或冰,共存於世界各地,以不同面貌呈現。我們的錢又何嘗不是如此,以不同面貌出現。

投資工具屬性大不同

投資工具各有不同的特質,房地產為不動產,處理起來相對麻煩,時間也最久。股票和基金,一般人很容易被套牢,本來想賺點零用錢花花來改善生活品質,卻經常不幸的長住理財專家的口中的「總統級套房」,「動產變為不動產」,讓人捨不得離開。多數保守型的人,就將錢放入保險公司或銀行中,比較妥當。這些工具會從「現金流量」,逐漸轉變成「現金存量」。

多數人對保險的認知錯得離譜,以為單純買「儲蓄險」就是買「保障」。法規並沒有「儲蓄險」這種名詞,正確名稱是「終身壽險」。實際上只是將錢放進保險公司,經過一段長時間後,提領出比銀行更多的現金而已,完全無保障功能。若以市面上常見繳費6年期,預定利率2.25%的終身壽險為例,繳保費期間內解約會造成本金損失,通常大約第10年起才會比銀行提領出來的金額多。即使如此,對軍公教和財務保守的人,或有閒錢想做退休規劃的人,還是很有吸引力。而且經過長時間,複利效果會更顯著,除了守住錢,也會增加財富。

把錢放入銀行體系中,最穩當但造成超額儲蓄率。行政院主計總處(2015年12月21日)甫完成的預測指出,受油價下跌,消費保守及投資觀望影響,今年超額儲蓄率高達14.81%,明年更將升至15.93%,創下民國77年以來最高,顯示閒置資金正快速成長,對經濟發展已形成一大隱憂。如果個人不懂投資,將錢放入銀行體系是正確的做法,雖然未來受通膨侵蝕購買力會下降,但總比「80%盲目投機客」賠錢好。

退休金怎麼存

未來退休生活四大軸向:「養老生活費用」、「休閒娛樂費用」、「醫療費用」和「居家照護或長期照護費用」,要過個有品質的生活,建議以此四軸向準備日後所需。這樣所需要的花費,至少1380萬元。(請參考11/17本報專欄【樂透人生】預約老後幸福,請先這樣做)

不管幾歲退休,如果擔心未來生活品質堪憂,年輕時就必須厚植錢櫃內的資產。保險可以轉移部份或全部「醫療費用」和「居家照護或長期照護費用」的財務風險,代價是付出保費,犧牲「投資獲利」的機會成本。而「養老生活費用」和「休閒娛樂費用」,就必須平時不斷的累積資產才行。主要是工作收入,其次是理財收入。當財富達到一定水平後,就可以靠被動收入來支持生活所需。

目前勞工會有勞保和勞退兩筆錢可領,不過到時候我們退休時會領多少,視未來的國家財務狀況而定,肯定比現在少很多。所以我們現在準備退休金時,先「暫時忘記」會有這兩筆錢,就不會老年措手不及。到時領到賺到,還可增加生活品質。

錢不夠用時怎麼辦

當我們的錢不夠用時,通常是我們年紀大或生重病退出職場時,就必需從「現金存量」轉換回「現金流量」。

變賣不動產搬到便宜的地方生活或「以房養老」、變賣股票或基金、高收債月配息、還本型壽險,或保單解約拿回解約金或保價金等等,都可以產生現金流。前提是要有這些值錢的資產,放在錢櫃中。我們趁年輕有能力時,厚植實力,養活未來沒能力的自己,一生不要留下「財務上」的遺憾。

有錢人會這樣做

一般人會先買個房子,然後當屋奴數十年,沒錢做其他事,也將風險全部攬在自己身上。優先順序不同,結果差很多,這是我常和別人聊天而觀察到的心得。一般人想投資,又怕受傷害,造就台灣地區超額儲蓄率,對個人資產管理大為不利。

台灣大富翁1570人,有80%住台北,因為他們懂得放手讓AFP/CFP、會計師、證券分析師等等專業人士幫他們理財,或許他們本身就是這些專業人士。有錢人會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另外會投資基金或股票,也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和地產。應該適當承受風險,才能享受美好的財富果實。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遠見》退休理財生活大調查

退休準備不及格, 近六成恐淪「苦老族」

作者:林讓均 │ 攝影:陳之俊
出處:2015年7月號《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第349期 瀏覽數:89,900+

台灣人退休後的「第三人生」該如何規劃?《遠見》與施羅德投信合作,進行「退休理財生活大調查」,為高齡社會的挑戰尋找解方。

     「你認識的人之中,年紀最大者幾歲?」如果週遭問一輪,答案可能「老」得讓你驚訝!台灣是全球老最快的國家之一,十年後,每五位台灣人之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老人,女性平均餘命更突破80歲。

     國人平均退休年齡不到60歲,等於有約20年或更長的退休時間。退休後的「第三人生」如果沒有好好規劃,長命百歲可能變成一場災難。

〉退休準備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休的幸福劇本,今天就要開始準備

迎接高齡化社會,每個人都該修好的一堂退休學!

作者:王大軍 │ 攝影:陳之俊
出處: 《遠見雜誌》特刊:決定自己的退休年齡 瀏覽數:9,850+

「退休後,你想做什麼?」如果你一分鐘內回答不出來,就代表你還沒有準備好;或者,根本尚未開始準備?!

 

     同樣的問題拿去問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牙醫師李偉文,他的答案將會是—在「蝸居」與朋友一起過「夏瓣生」。

     蝸居?這是指窩在家裡過寂寥又獨居的下半生嗎?

     非也!非也!早從2013年開始,李偉文便與一群50歲上下的知交好友,共同集資,在台南市選了一塊地,預定自建一棟老人公寓,名字便為「蝸居」。

     從30幾歲起,李偉文就進入退休的進行式。他花最多心思準備的,不是金錢,而是可以一起老去的朋友們。

     2009年,李偉文成立了「夏瓣生聚樂部」,「夏瓣生」這三個字的諧音就是「下半生」。他說,如果人生像春夏秋冬,他們希望50歲還是夏天,仍像盛開的花瓣一樣燦爛活著。

金錢與精神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休規劃,不是想好「到時候每個月要花多少錢」那麼簡單而已......

作者:廖義榮

發表日期:2015-11-25

點擊瀏覽數:4124

「退休」在文秀家中一直是一個待解的難題,文秀與定宇結婚15年了,他們多次討論要如何做退休金的準備。他們都接近40歲了,二個人一直沒有為退休做特別的規畫,最近,文秀看到一則新聞說勞退新制退休金本來是只能月領的,現在要改成也可以一次領取了。這則新聞讓她覺得一知半解,決定要花點時間來好好研究一下退休的議題,卻苦於身旁沒有可以請教的人,文秀的好友昭閔知道他們的困擾後,介紹他們去找他的財務顧問做諮詢。

財務顧問首先要他們去想像一個景象:以前都是朝九晚五固定的上下班,突然有一天退休了,他們會想要做什麼?現在因為醫療進步,人類的壽命逐漸延長,如果65歲退休後可能還有35年的退休生活,應該如何安排日常的生活?

退休後其實是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生活型態,你工作了30年、40年的上班環境突然消失了,以往每天可能都要緊叮著工作進度、業績等等,現在不需要了;以往要早起趕上班,現在也不用設鬧鐘了,高興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這樣的日子如果是一個禮拜、一個月你可能覺得很愜意,但是如果退休後的時間可能還有30年,你會希望退休後都是這麼過嗎?

財務顧問給他們看了以下的圖,也提出了幾個面向的問題,讓他們做思考:

1. 退休後的需求可能不同,並非只有退休生活費的問題

考慮退休規劃時,要做準備的不只有退休生活費的支出而已,或許退休後交通、生活費等會降低,但是其他額外的支出:如長期看護、醫療費用等的支出是會增加的。你可能也會在退休後追求不一樣的生活型態,有些人甚至考慮搬遷到其他的國家或城市過退休生活,或是退休後培養不同的興趣等等,這些和退休後的財務規劃都會有關連,因此做退休規劃時應該要考量更廣泛的層面來預做準備,讓自己可以過一個快樂有尊嚴的退休生活!

2. 發揮工作所長,為退休生活另闢一番天地

退休前你可能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但是退休後,這些能力都用不著了實在相當可惜,如果能夠發揮社會企業的精神(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目標,以企業經營的方式創業,讓企業為社會帶來影響力,同時企業可經營獲利)

如果能夠退而不休,在不需要為生活勞碌奔波的時候,貢獻自己所長:例如輔導年輕人創業、協助他們經營管理等。不僅能使自己在另一個舞台找到成就感,也可以在退休後保持心境的年輕,退休生活過得更加充實。
3. 身體健康才能享受退休後生活

退休後如果有錢有閒,卻沒有健康的身體,日子可能就在看病、吃藥中度過,這將會降低退休後的生活品質。退休前就要保持運動習慣,退休後才有體力可以好好享受退休生活,才不致於讓自己一生打拚的結果,大部份都貢獻給醫院。

4. 老年醫療照護成本可能比退休生活費還高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調查--2014年失能率是全人口的3.28%,老年人口的16.50%。2014年全人口失能人數是74萬人,年齡層的失能比率:65歲以上是7.63% ,75歲以上是23.19%,85歲以上則是56.23%。

老年人有可能是因為失能、失智或是健康問題需要長期看護,但是看護的費用並不便宜,本國看護工每月3~4萬元,而如果是24小時看護,其費用更高達一個月6~9萬元。長期看護需要的器材諸如輪椅、電動床、氣墊、衛浴設備等等,也都是不小的開銷。若不幸失能,以平均照護7.3年來算,就要220萬元,若沒有及早做好準備,經濟負擔也將嚴重影響家庭財務。

長期看護不只是金錢上的負擔而已,據統計長期照護的對象有66%是由家人或親屬照顧,甚至有人是必須辭去原來的工作,來擔任此照護的工作,如此一來,少了工作的薪水收入,又增加了長期照護的醫療支出,對於家人來說都是沉重的負擔。

退休規畫除了退休生活費的準備外,也需要針對老年醫療照護成本做估算並且提早做準備。
5. 老年安養信託是一個考慮方向

據估計2012年台灣失智人口已逾19萬人(每100位老人就有4位是失智症),至2056年將達72萬 人。或許老年人沒有失智,但是中風等疾病讓它們失去了行為自主的能力:意識也許清楚,但是手腳已經不聽使喚,躺在床上需要別人照顧。這時,即使擁有再多的財產都沒有用,他們再也沒有能力來管理自己的財產,於是演變成他人或其他不肖子女覬覦或侵奪自己的財產,而自己最需要的生活費、醫療、安養機構費用、看護費等等來源卻發生問題,老年人此時成為累贅,無人願意照顧。

如果能夠事先以財產成立一個安養信託,在信託合約中,委託人與受託銀行約定,並以委託人的最後生存日為信託期限,在信託期間內,以自己及配偶為受益人,享有信託收益,包括生活費、醫療、安養機構費用與看護費等支付,均由信託銀行把關、按照信託合約規定給付,舉例來說,如果住在安養機構,信託銀行將固定把安養費用撥款給安養機構。委託人也可以選擇信任的親友或由社福機構擔任信託監察人,以協助監督信託事務之執行。

這樣的退休安養信託是以自己為委託人(成立信託之人)及受益人,並與受託人(信託銀行)簽訂信託契約,把錢交付在開立的信託帳戶進行資產管理,並依照契約設計來定期給付生活費等。因為財產已經交付信託,信託財產具獨立性受到信託法的保障以及信託財產專戶的獨立管理,不受受託人及受託銀行財務狀況惡化或破產的影響,非屬信託約定事項無法動用信託財產,如此一來就能避免財產被他人或其他不肖子女覬覦或侵奪,即使在失智的狀況,自己的老年安養、醫療照護等也不會有問題。

透過財務顧問的協助,你可以將此安養信託成為退休規畫的一部分:從整體財務的考量,到什麼樣的財產可以納入信託財產、信託合約內容如何擬定,或是生活費、醫療、安養費用、看護費等如何給付等等,都可以按照委託人的意願做規劃。

委託人可一次或分次的方式支付信託財產,信託契約內容也可以訂定多少比例之信託財產運用於投資,舉凡誰來擔任投資管理人、投資標的,以及投資操作方式等規劃,都可以在信託契約中訂定。而信託期滿以子女或公益機構為信託財產歸屬人,在信託結束時,受託銀行便會將信託財產交給委託人指定的受益人。

內政部最近一次的「老人狀況調查」中就發現,台灣65歲以上老人經濟來源主要是「子女奉養」,再來是「政府救助或津貼」,自有存款的只有12.3%,退休準備的不足或是沒有做準備是多數人面臨的問題。財務顧問與文秀、定宇討論完這些問題後,發現有許多關於退休的細部規劃還需要專業的建議,於是又和財務顧問約好了下次的諮詢。

作者信箱:jose.b123@gmail.com ,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Facebook粉絲頁:Happy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預約2小時財務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聚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理想的退休金來源:把錢投入「這3種組合」,每月就有6萬元現金流

MR JAMIE理財宅急便

About

撰文者廖義榮

2016.06.29

退休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圖片放大

你可能有類似經驗,到銀行辦匯款,理專開始跟你遊說現在有比定存利率還高的商品,您要參考一下嗎?如果理專看到你的存款簿有幾十萬(或更多)時,會更加起勁推銷。據報導,今年3月全體壽險公司新契約保費收入1372.73億元,新契約排名前10大壽險公司類定存保單(包括傳統壽險、利變壽險、利變年金險)銷售金額加起來就衝破1000億元,你也買了這些類定存的保單嗎?網路有一堆討論壽險保單的投資報酬率、IRR(內部報酬率)如何計算的文章,一時之間讓人有種錯覺:曾幾何時壽險公司已變成最大的吸金公司?短期儲蓄險當道,從業人員似乎也樂於迎接銀行存款處於低利率所帶來的無窮商機,但身為消費者,要想清楚幾件事:

一、你有買到你需要的足夠保障了嗎?

別忘了保險的功用是讓你轉嫁風險,你把因為意外或疾病可能造成的財務風險,藉由買保險把風險轉由保險公司承擔,叫轉嫁風險。你因為銀行利率太低去買類定存保單,但首先你有算過你買夠需要買的保險額度了嗎?長久以來國人壽險保障偏低,根本不足以支應一個家庭,萬一發生風險時需要的保障,現在恐怕又更為嚴重。不信你可看一下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的資料(壽險業務概況表),2015年各家壽險公司當年度的新契約保額,與現存的有效契約保額的比較,有14家公司當年度新契約平均保額都在100萬以下,但是新契約平均保費卻都比有效契約的平均保費高出好多倍。

這顯然是類定存保單這些高保費、低保障險種產生的效應,什麼是風險轉嫁,就是你利用保險的槓桿作用,以最低保費得到最高保障。例如你買意外險,一年繳1200元,保險公司提供你100萬的保障,槓桿倍數是833倍;25歲年輕男性用一年4710元,買一張20年期保額100萬的定期壽險,槓桿倍數有212倍,這才發揮保險該有的保障功能。

圖片放大

在買這些儲蓄保險前,你應該先看看你的保單:是否有根據自己的財務狀況,做適當的風險轉嫁規劃:

(1)家庭風險轉嫁

萬一家庭經濟供應者發生風險時,希望為家人提供的保障:計算家庭日常月生活開銷x希望保障年數+負債+未還貸款+希望為家人完成的目標準備(子女教育基金等)等等,去算出應該購買的壽險保障額度,再根據這個去投保適當的壽險額度。

(2)稅務風險轉嫁

曾聽代書朋友說過一個真實案例:長輩過世後,子女沒現金繳納遺產稅,後來被有心人詐騙,以2, 000萬賤賣一筆市價上億的土地,來換取現金。常看到高資產族群擁有眾多不動產,卻沒考慮到後代可能沒有現金可以繳納遺產稅,但這個其實是可以利用保險來做預留稅源的規劃,就可避免掉這種問題。

二、用保險來做資產保全,不是拿來當投資工具

一堆網路文章討論類定存保單的投資報酬率IRR,可能讓你看得眼花撩亂,你可曾思考過你的資金是要做什麼用途?如果它不能跟你的財務目標規畫連結在一起,你可能是病急亂投醫,到時候也許無法達到你希望的結果。因為保險公司本質是在提供保障,而非投資,從以下這份保險事業研究發展中心的資料,從資產報酬率欄位,你可以看到多家壽險公司的資產報酬率都不到1%,你可以得到佐證(按:此數字顯示公司資產之獲利能力,愈高者代表績效愈好,它的計算式為資產報酬率=【稅後損益+利息支出×(1-預計所得稅/稅前損益)】/ 平均資產總額,平均資產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 2")。

如果你是年輕人,你希望藉由這樣來累積第一桶金,那你應該做更積極的投資,利用基金、ETF(指數型股票基金)等工具,承受適當風險,來換取較高的投報率。因為你可以工作、賺取收入的時間還很長,你可以承擔較高的風險來換取較高的報酬率,如此可以加快你資金累積的速度。因為報酬率是一個關鍵因素,如果投資10萬元,報酬率1.5%,需要48年才會變成20萬元,但是如果在6%報酬率下,只需12年,10萬就會成長為20萬了。

如果你是中壯年想要累績退休金準備,你應該把保險當作退休現金流的一個保障機制。例如你希望退休後每月有6萬的生活費,你可以規劃其中1/3來自勞保老年年金及勞保退休金給付,1/3來自穩健型投資組合(全球股市、新興國家股市、美股等ETF或基金) ,及固定收益型投資組合(投資級債券、大型股配息型債券ETF、基金等),另外1/3來自保險年金、變額年金等給付。如此一來,你將有2/3退休現金流來自確定給付(保險年金、勞保給付等),但同時還有部分資金可以創造較高的投資效益,為退休現金流增加活水。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