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雯/「以房養老」真的是兼顧「自住」及「退休規劃」的好方法?

2016-06-16 12:13:17 聯合新聞網 李雪雯

報系資料照
分享

「我是有錢人」迷思502

6月12日的《聯合晚報》報導出,目前負責年金規劃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2013年曾在「愛心世界季刊」發文批評以房養老「對老人不利」,貸款機構絕不會讓借款人佔便宜。

相關新聞:以房養老 是銀髮族的虧本生意?

他以內政部初步精算結果,並以公告房屋價格300萬元為例指出,65歲男性月領8200元,女性因壽命較長,每月平均領7100元;75歲長者,因餘命不多,男性月領1萬3400元,女性月領1萬1700元。

但是,依照經建會的推估,2020年時,台灣男性平均餘命為78.13歲,女性為84.18歲。如果是擁有300萬房子的男性65歲加入本方案,平均可以領13年又2個月,每月領取8200元,總計可領129萬5600元;至於女性,則平均可領19年又6個月,總計可領166萬1400元;假設加入年齡是75歲,男性總計可領50萬9200元,女性可領128萬7000元。

然而林萬億認為,不管男女老人領到的錢,都比房屋價值300萬元,至少少一半以上,可見貸款利息之高。且除非房價大跌,或折舊超出預期的快,不然,政府根本就是「賺很大」。

而根據熟悉國內、外以房養老政策與業務的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林左裕表示,政府單位當初會有這樣的構想,最主要就是65歲以上國人,「沒有退休金,但只有一棟房子」的比例實在不低。

實際以行政院主計處的調查為準,2014年自有住宅(指住宅為戶內經常居住成員所擁有者)比率為84.0%,不住在一起的配偶、父母或子女所擁有者為4.3%,兩者合計達88.3%。

再以「民國103年國富統計」資料來看,我國家庭部門資產土地按市價重新評估之後,單單是房地產一項,就佔了40.25%(土地僅按公告現值計價則佔39.31%),比「人壽保險準備及退休金準備」的16.50%與「有價證券」的16.27%,要高出一倍有餘。也就是說,國人的財富,全都藏在這「不動產」之上。

第三,根據「中華民國102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每百位65歲以上老人所保存資產類型(可複選),除了存款(自己佔43.1%、配偶佔23.7%)之外,就以選「房子、土地或其他不動產」為最多(自己佔33.3%、配偶佔17.1%)。

第四,依照目前內政部對於低收入戶及老人的補助標準,只要房地產及存款超過一定價值或金額以上,就無法順利申請得到。以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公告的「105年度低收入戶資格審核標準」來看,除了「平均所得」的限制外,台灣省民眾只要「每戶不動產限額超過320萬元(台北市限額為740萬元)」,就根本領不到每月6115元-1萬0618元的「低收入戶生活扶助金」。

照2014年平均每戶資產530萬元的數字來看,退休老人就算全家人口都沒有工作能力及收入(屬「第一款」給付標準),就一定領不到那「每月1萬0618元的生活扶助金。所以,「以房養老」也許真的是這些「家無儲蓄或退休金,但卻只有一棟房產」的老人,獲得一定金額生活費的唯一希望。

然而林左裕也承認,目前政府舉辦的公益型「以房養老」政策,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限定無繼承人(無《民法》第1138條所規定的法定繼承人)」,以及「抵押物有價值上限(以「公告地價」而非「實價」鑑價,且不得超過社會救助法所定的中低收入戶標準)」。單單是前者,就有違華人傳統「將房產留給子女」的既有觀念。

相對於限制多多的公益型「以房養老 」的乏人問津,限制較少且條件更加優惠的商業型以房養老業務,貸款金額卻成長快速。據媒體的報導,目前已有6家公股行庫開辦「以房養老」貸款,申貸案件近500件,預估今年底可望突破千件以上。

只不過,儘管公營行庫或民營銀行所辦理的「以房養老」業務,可以讓逆向抵押貸款者的子女,在償還貸款之後仍保有房地產,且是按「實價」而非「公告現值」鑑價,但實際檢視各家商品內容後,發現仍有以下4點問題:

首先,不論貸款人平均餘命有多少年,貸款期間最長不得超過30年。也就是說,如果貸款人生存時間超過30年,是有可能面臨被銀行「掃地出門」的機會。

其次,就算是按「市價」,但最多也不過是實價的七成或八成。特別是房地產中最值錢的是土地,而非房屋,如果民眾所擁有的土地持分不多,真正能夠從房地產中「榨」出來的金額,也不可能太高。

再者,由於金融機構在商言商,再加上政府行事也特別小心謹慎,都會預先考慮房屋跌下的損失風險。所以,目前承做的案例,大多數都是集中在房價比較高的大都會區(例如台北市、新北市…),特別是房價不易下跌的「蛋黃區」為多。那些房產位於非都會或「蛋黃區」,但更需要一筆生活費的人,恐怕是享受不到其中的好處。

第四,想要拿的錢多,可能就要縮短年限,讓自己承受風險。如果擁有房產的人,擔心每月金額過低,不足以支付生活費用,當然可以縮短貸款年限。但縮短後,又將使貸款人面臨「生存期間超過貸款年限」的尷尬「長壽風險」。

儘管有以上4大從民眾角度來看的問題,但仍有不少房地產業者,就以「現在是房價低點」,以及「自住與退休規劃一兼二顧(買房既可自住,未來又可以透過逆向抵押房貸的方式,讓自己手中多出一筆月退俸)」為訴求,大力向無殼族推廣「現在是購屋最佳時機」的論點。

然而,實情果真是如此「兩全其美」嗎?林左裕的回答是:由於現行政策對「初次購屋者」有稅負等優惠,如果民眾負擔得起房貸金額,當然會建議買房,至少,未來還有棟房子可以「擠」出點退休金。但最務實的做法,就是以「負擔能力」為前提。也就是房貸負擔,通常以月薪1/3為限,最多不能超過月薪的1/2才行。

除此之外,林左裕也不忘提醒:也許未來「以房養老」每月可得金額不高,但由於逆向房貸的貸款人還住在屋子裡,所以,至少可以節省了「租金」這項支出。「當然,在同一房地產目前租金遠低於每月房貸的前提下,到底哪一個划算,還有賴實際試算之後決定」,他說。

所以,筆者實際以報載新北市某3樓、10年新的公寓,30坪每月租金1萬6000元,中等租金報酬率2%的物件(推算合理購買房價為960萬元)為例,進行以下的試算:

假設40歲男性要買下此屋,以目前銀行普遍貸款7成為例,總貸款金額是672萬元、自備款需288萬元。在不同的銀行貸款利率(為了方便計算,採取20年固定利率)下,這位男性每月的房貸還款金額分別如下:

分享

先不考慮每月房貸金額,是否超過此男的支付能力,等到這位男性65歲之後,假設在銀行評定房屋價值仍為960萬元、透過逆向抵押房貸(貸款成數同樣是7成、利率設定最優2.8%)業務,大約每月可以獲得1萬8000元(以上還未扣除逆向抵押房貸要支付的利息)。

但是,由於目前房價處於高檔,租金遠低於該有水準之際,每月房貸金額會與租金支出,會產生不小的價格落差。如果把這省下來的錢,用報酬率最低的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假設最低1.1%)計算,再加上原本要用來購買房子的288萬元自備款,在該男65歲之前,至少可以存個25年的時間,累積出不同金額的現金資產(請見下表)。

分享

假設這位男性在65歲時,把所存到的錢,直接買一張「保證給付25年」的即期年金險(好處是最少可領25年,沒活那麼長,受益人還可以繼續領取;若活超過25年,每年還可以領取「原年金x1%的金額」,直到被保險人身故或110歲為止)。那麼,他每月可以從保險所獲得的年金金額,遠遠高於從「以房養老」所獲得的數字(請見下表三)。

分享

就算民眾覺得購買即期年金險不划算,直接用所存的金額分30年提領,每月可領金額也還是超過2萬6000元以上,比「以房養老」的每月1萬8000元好上許多(請見下表四)。

分享

當然讀者也許會說:每月房貸與租金的差額,要能夠真正省下來,未來所領的退休金才會比「以房養老」方案划算。且如果把退休後仍持續居住之「隱含約當房租

計算在內,也許「以房養老」可以勝出。但讀者不要忘了,在下列變數中,也不見得「以房養老」就一定「比較優」:

首先,就算把房租(此例為1.6萬元)計算在內,或是房租已漲到2萬元,「以房養老」的每月金額,仍舊比「只租不買、先存錢,後買即期年金」的選項還要低。

其次,以上「以房養老」的利率,是採取最優的2.8%;而銀行定存則是採取「最低1.1%」的數字。所以,就算房貸差額沒有全數存下來,也不見得一定比「先努力買一棟房子,然後退休後再用『以房養老』來換取生活費」划算。

再者,上述「以房養老」每月可得約1萬8000元,還未考慮逆向抵押房貸還款人每月要支付的利息部分。雖然有的銀行提供「貸款成數不超過五成」,或是「設定每月扣息上限,為給付金額的1/3」等優惠,可以讓貸款人「延後支付利息」。但是,延後給付利息並不表示「永遠都不用給付利息」了。把這些利息成本考慮進去,更可以看出「以房養老」方案的極大劣勢。

最後,以上「以房養老」業務,並沒有考慮房價下跌的風險;而「只租不買」的選項,還未考慮到如果投資人是採取「比銀行定存更高的報酬,但風險不見得大的投資標的及年複利報酬率。

那麼,單從財務數字並不考慮之後的房價增值空間來看,「只租不買」絕對會比「努力買間房」,要來得划算非常多。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退休投資組合中固定提款 要避免的五地雷

2016-06-29 16:05:06 聯合新聞網 晨星亞洲研究部

從投資組合中提取花用的規劃,會受到資產配置及退休期長短所影響

大多數投資人在退休投組規劃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但往往在一些小細節上犯錯;比方說,是否持有過多的現金部位?或者對國際股票與制式化資產配置的建議不放在心上?上述情況對投資人的退休生活可能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但其他錯誤或許可能對退休投資組合計畫有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舉例來說,持有過多的股票或資產配置過於保守,都可能影響投資組合的永續性。

退休人士對於退休投資組合固定提款比率的設定,會是另一個可導致投資組合表現不佳的因素。如果已退休的A先生在步入退休生活的初期,便開始從退休投資組合中固定提款,甚至在市況最糟的環境中過度消費,A先生可能面臨覆水難收的損失。雖然節約提款度日的退休人士在有生之年能避免資金用罄,子孫或許會感謝他們所留下的遺產,但他們卻未能盡情享受退休生活。藉此我們討論從退休投資組合中,固定提款會誤觸的地雷。

ㄧ:未能隨市場環境調整投資組合的價值

過去十年間,退休投資組合計畫最重要的研究之ㄧ為:固定提款比率(withdrawal rate),並因此出現”4%準則”。即使該準則建議退休人士每年固定提取ㄧ個經通膨調整過後的金額,然退休人士若對提款金額或比率保持彈性,在市況不佳或投資組合報酬下降之時,提取較少的金額,但當市場向上攀升或投資組合報酬增加之時,提取較多的金額。隨市場改變的提款方式,將有助於提高投資者的效用。

相較於從投資組合報酬中提取經通膨調整後的固定金額,最簡單的方式為,每年從投資組合報酬中提出固定比率做為花用。直觀上來看,Benz認為前述方式甚有道理,但此法可能會讓退休人士對消費裹足不前;最理想的方式為,設定提款比率的上下限

二:未將突發事件的因素包含在內

另一個採行提取固定金額方式的缺點為,它並未將投資人每年實際消費的變化納入考量。即使投資人嘗試事先預估每年可能產生的消費,像是:旅行、買新車、房屋修繕、醫療支出等非日常性的消費,都可能讓投資人的固定提款規劃脫軌。如果投資人依據每個月的日常用品、水電費、及每年的房地產稅等基本支出,精準預估消費支出,且並未對突如其來的支出預留空間,退休人士可能會漸漸發覺退休期間的實際開支,超過他們所預留的額度。簡單來說,ㄧ個書面看來可行的固定提款規劃,實務上或許並不可行。

聰明的退休規劃代表投資人不僅要能預估固定支出,同時也能精準的預提ㄧ筆金額,以防不時之需,不論是特殊的旅行計畫、購買新車等。除了將這些額外的項目含括在支出的預算中之外,投資人若能明智的將突發事項納入預算規劃中,避免任何突如其來的事件超過投資人預估的預算。要額外增加多少金額,ㄧ方面端視投資人對突發事件所可能產生的費用精算度;另方面要看投資人的保守程度。如果投資人完全不希望有任何預算用罄的機會,投資人就必須額外增加更多的金額。在採用上述的估算方式後,投資人可以檢視固定提款比率的可行性。

三:未能隨著退休期間長短調整

在投資組合中固定提款,不論是以固定金額的方式,或以固定比率(withdrawal rate)的方式,皆忽略了ㄧ個重要的事實:投資人的年齡。隨著投資人的年紀增長可以提領的金額相較於過去多,惟增加提領金額,投資人可能無法留下任何遺產給他們的子孫或捐給慈善機構。4%準則的初始假設為30年的退休期,若退休期僅有10年-15年,相較下較短的投資人,在退休期間則可提取較高的金額。晨星投資管理(Morningstar Investment Management, MIM)的退休研究首席David Blanchett建議,退休人士應將預期壽命視為一個影響因素

四:未依據投資人的投資組合進行調整

許多退休人士未經審慎思考,評估自身情況是否合適,就逕自遵循4%的提款比率法則。實際上,該法則預設為投資人有一個股債平衡的投資組合。但投資組合偏保守的投資人,須遵循的提款比率應低於4%;而積極型的資產配置則應遵循高於4%的提款比率。投資人應確認提款比率是依照個人情況與投資組合內容所設定的,並適時徵詢理財專家的意見。

五:任意花掉投資組合的配息收入

許多退休人士認為他們能盡情花用投資組合中的配息。由於存單(CD)、短天期債券等安全資產的收益率於過去數十年大幅縮水,趨使投資人轉往收益率較高且風險偏高的高收益債券。此外,他們以為只要花用配息收入,退休規劃就能安穩無虞。然而,這裡所提及的配息收入與提取本金其實並無不同。不論退休人士從配息收入或本金中提款,都應被視為從投資組合中提款。最後,管理投資組合併沒有絕對正確的方式。Benz建議投資人建構ㄧ個著重於長期報酬的投資組合,投資人便可從中判斷配息收入所提供的可用資金,並運用再平衡的方式計算可用的本金,以維持投資組合的穩定。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

 

楊書健﹕商廈租金短期回吐 中期看好

【明報專訊】「圍爐取暖」是近年流行的網絡術語,指一群立場相近人士,聚集在單一平台,不停重複自己的理念,造成回音牆效果,自我洗腦。香港當下零售疲弱,部分行業開始裁員,但筆者對未來3至5年的中期表現卻逐漸樂觀。單看本港甲級寫字樓空置率,最新數據是約2%;各主要樞紐,由傳統的中區,到新興的港島東及九龍東,空置率均低於5%,證明寫字樓需求仍然旺盛。各樞紐在本年度第一季,租金亦錄得增長。雖然巿面經濟活動較弱,但似乎各境外機構,仍然願意維持甚或擴張香港業務,對本港中長期表現投下了信任的一票。再加上美國聯儲局6月會議後決定不加息,更在新聞公告中調低2017年及2018年的加息預期。香港商業房地產的週期,似乎仍然會繼續。

筆者經常藉為報章撰文的機會,來理清自己的看法,化成邏輯論述。下筆之時,往往思索撰文會否過分偏重某方面的數據,以致見樹不見林,反而看不清整個經濟形勢。太樂觀的話,也許會變成另一種的圍爐取暖:自己透過自己的文章,說服自己得太樂觀。但是觀乎大勢,香港的中長期表現,應該尚算不錯。

港甲廈供應追上紐倫 租金波幅降低

理論上,房地產週期的長度和波幅跟它的總供應掛鈎,因為總供應太少,每一名業主的投資決定,都會影響全巿的房地產。例如澳洲柏斯,每次發展新商廈,增加的供應都佔總供應好幾個百分點,很容易造成租金及空置率的波幅。香港的甲級商廈總供應,由1990年約3000萬呎增加至今天的約8000萬呎,逐漸追上如紐約及倫敦等大城巿的總供應。長遠而言,香港商廈巿場的波幅將會慢慢降低。

20年前,甲級商廈用戶及租戶,集中為上巿公司、金融業及相關服務行業,客源相對較窄。過去10年,各大零售品牌逐漸進駐亞洲,不少都將亞太區總部設在香港,形成在港島東的產業群。在港居住的法國人,更變成了法國最大的海外法國人群體。九龍東的商廈,則由一開始的銀行後勤部門,逐漸發展成各類支援服務的樞紐。香港的幾個商業區,都各自發展出自己的風格,有利持續發展。

金融業者開始熱中科技業

再加上,各大金融中心在每次經濟向好,都能從四方八面匯聚人才。到了經濟轉差,部分人才會離開金融中心,但是部分會留下,並且轉行,將在金融業學到的知識,化成營商經驗。

當然,金融業是香港的支柱行業。中環商廈的前景,與金融業景氣掛鈎。金融巿場的氣氛,將會影響一眾公司未來會否擴張,從而影響未來一兩年的商廈需求。尤其股巿氣氛尚未回穩,未來商廈租金,或會短期回吐,中期看好。

安泓投資總監

[楊書健 泓觀亞太]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壽惡夢 明天的「下流老人」是你?

作者周麗蘭、呂妍庭、陳燕珩、張潼╱專題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6年6月26日 上午5:50
相關內容
  • 足不出戶的獨老只願意從窗戶伸出一隻手取餐。(周麗蘭攝)觀賞相片
  • 足不出戶的獨老只願意從窗戶伸出一隻手取餐。(周麗蘭攝)

中國時報【周麗蘭、呂妍庭、陳燕珩、張潼╱專題報導】

長壽會不會變成惡夢?日本去年誕生一個新名詞「下流老人」,意指貧困弱勢、處境艱難、靠領津貼的老人。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全球最快、年約增加23萬個老人,加上少子化、低薪、中高齡失業等問題,許多學者專家預期,現在的青壯年人口,未來將落入下流老人的窘境,已非危言聳聽,並籲請政府對第3齡的關注才是關鍵。

根據日本聖學院大學人間福利學系學者藤田孝典去年6月出版的《下流老人──總計一億人老後崩毀之衝擊》,定義是收入少、存款少、依賴少,過著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

年增23萬個老人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教授胡夢鯨表示,台灣早就存在類似現象,尤其偏遠地區更明顯;台灣老年人口每年以1%成長,換算年約增加23萬個老人,而下流老人現象就存在於每個社會,差別僅在程度問題,該現象極可能擴大化,像目前很多低薪年輕人或中年人,在經濟結構不改變的大環境下,10、20年後,就會變成另一波下流老人。

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劉梅君指出,台灣整體勞動條件不好,部分勞工每月領到薪資,可以撐到月底就不容易,要儲蓄很難,退休後月領的錢約是薪資的4成,平均只有1萬多元,且又面臨少子化問題。一般人會認為下流老人指發生在貧窮階級,但從日本例子可以發現,連中產階級老年都可能落入這種困境。

從長期儲蓄做起

文化大學社福系副教授陳正芬指出,下流老人問題,可從年金改革和長期照顧風險來看。她認為,青年、中年人要意識到變老風險,長期儲蓄很重要,要考慮到老年的生活。但低薪化和中高齡失業又是另一個問題,國民年金也沒有強制納保,假使又不夠貧窮到可以納進社會救助體系,問題會很大。

雲林縣老人福利保護協會理事長陳武松認為,台灣未來可能淪為「下流老人」兩大族群是勞工階級(月退不到1萬元)、國民年金(無固定所得者)族群。下流是生活品質走下坡的狀態,肇因不善理財、沒有生涯規畫,不會規畫生活才會變成下流

第3齡是關鍵

胡夢鯨也點出,台灣老年人口成長快速,但政府投入資源卻跟不上人口老化速度且方向不盡正確。他說,一般民眾退休後進入所謂第3齡,等到老了、走不動了,才進入第4齡,但現行政府的態度,偏向社會福利和長期照護這個區塊,花在第4年齡的重心較多,但其實對第3齡的關注才是關鍵,因為只要幫忙這個階段的老人預防或延長老化,避免他們成為下流老人或面臨失能,才能減輕長照負擔。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年6月25日

楊書健 理財方案

楊書健: 商場轉型助長遠發展

放大圖片

理論上,商場的品牌管理應該每年淘汰弱勢品牌,引進少量更強勢的品牌,令全商場的定位逐漸升級。此舉有助維持商場的租金增長,亦能隨著顧客群逐漸成長,收入增加,繼續滿足顧客的需要。弱勢品牌不一定指貨品單價低。單價低而銷量高,達致薄利多銷,亦是生存之道。在世界各國,零售巨頭往往以薄利多銷為策略,就證明單價低不等如弱勢。所謂弱勢,是指店舖的每呎銷售額,多年未見寸進

更關注提升每呎銷售額

畢竟不可能全巿所有的商場,皆只照顧高級消費。如果商場接近民居,以超級巿場為主要商戶,那麼定位一般接近民生,要升級品牌定位,亦鮮會以奢侈品為主。這類商場的品牌升級,更關注是提升每呎銷售額,基本而言就是各店舖能否每年提升營業額。

每年淘汰10%的弱勢品牌計,商場平均每10年完全升級一次,所以這種計畫的定位必定是長期,當中幾乎一定經歷整個經濟週期。經濟下滑,商場的升級計畫或會偏向保守,以鞏固現有收入為主。短期計畫,可能以各種折扣或宣傳計畫為主,期望繼續吸引消費;中長期計畫,則或會暫緩品牌替換速度,幫助現有商戶生存下去。不過每次下滑,亦是轉型契機,讓商場有空間嘗試新商品組合,希望能找到下一波的發展。彌敦道一帶的地舖,近半年逐漸轉型,就是現實例子。

舖位空置或至惡性循環

對於商場而言,在不景氣時候維持出租率是重中之重。一旦出現空置舖位,將降低商場的吸引力,令剩下來的商舖面對更惡劣的競爭形勢,稍有不慎,或將形成惡性循環,而壞影響或會持續至經濟好轉之後。

對中小企而言,進駐商場之後,必需考慮如何與商場以及顧客群同時進步。首先是產品以及品牌定位:小商舖確有自己的生存空間,但是必需慎重選擇如何面對大企業的競爭。正面競爭,售賣同類同質的產品,幾乎一定會招至敗局,因為長遠而言,大企業較具經濟規模,成本較低。銷售渠道方面,參與網購能增加爆光率,亦增加銷售渠道,似乎是年輕一輩必然之選。網上宣傳,更是八十、九十後的競爭優勢,因為重點並非單單以廣告費為主,而是宣傳心思。正因網上宣傳花費較少,年輕的中小企更能多作嘗試,直至找到新的宣傳以及經營模式。

保留中小企要找平衡點

誠然,商場持續淘汰弱勢品牌,並不適合所有的中小企。比方說,扣除開支之後,東主能賺得不錯的收入,也許部分東主已經滿足。並不是每間中小企都希望脫變成大企業。但是商場持續淘汰品牌,就必需要面對這類成功卻未會再擴大的中小企。他們的存在能增加商場特色,從而增加商場的整體吸引力。但保留這類商戶,卻會拖慢商場短期的租金增長。如何平衡兩者,則是商場管理層的功夫。

以現時香港的經濟情況來看,各商場以及百貨公司都正進行各項促銷活動。下一步,應該會見到不少業界人士調整品牌組合,逐步轉型。以價值投資法而言,現在正是機會,尋找肯轉型、能轉型,或能成功轉型的公司,考慮用以長期投資。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鎰勝」電源線產量世界第一 連賺43年的秘密
跟著趨勢轉 殖利率年年維持8%左右

2016/06/15 出處:財訊雙週刊 第 505 期 作者:段詩潔

來到位於桃園龜山的林口工業區,眼前這家樸實、不起眼的公司,製造的產品可是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家裡的電線比人還多!這句話可一點都不假,舉凡需要用到電的,都需要電線,誰的人生能夠離得開電源線呢?鎰勝是全球最大的電源線供應商,每個月生產的電源線足足可繞地球兩圈以上,幾乎每個人家裡都有他們的產品。

每月電線產量 繞地球兩圈

這不但是一家老牌公司,還是一家經營了43年、年年獲利,從來沒有虧損過的好公司。即使是鎰勝掛牌上櫃14年來,不論大環境好壞,每股稅後純益(EPS)都在3元以上,二○一○年開始全數配發現金股息,殖利率都高達7至9%水準,堪稱最穩健的高殖利率概念股。

鎰勝成立於一九七三年,初期是間小型加工廠,從最早的燈、時鐘、收音機、吹風機等產品的電線做起,如今電源線產量已是世界第一;包括佳能(Canon)、松下(Panasonic)、三星、LG等耳熟能詳的國際大廠,都是鎰勝合作了20、30年以上的老客戶。鎰勝董事長黃子成談起當年台北市南京東路上滿是做收音機、音響等電子公司的盛況,「你們大概都不知道!」

鎰勝歷史悠久,一九五○年出生的黃子成,見證了產業的大起大落。早年客戶做家電,鎰勝就做家電的電源線;而後隨著電子產業大鳴大放,慢慢放棄家電轉往IT領域;如今IT面臨成長極限,鎰勝隨著客戶腳步再度走回家電領域。目前產品應用以Monitor、TV為最大量,PC與NB次之,再其次是家電與消費性產品,包括微軟、索尼大廠的遊戲機,現在連穿戴式虛擬實境(VR)也都使用鎰勝的電源線。

除了傳統電源線,移動攜帶式裝置大行其道,鎰勝也早已積極搶進弱電領域,尤其在看好USB3.1 Type-C終將一統江湖,躍居主流規格,鎰勝也攜手合作夥伴在越南積極開發Type-C連接線,成為公司下一個新的成長動能。

佈局Type-C 下個成長動能

自蘋果新款12吋Macbook率先將USB Type-C納入標配後,其他大廠如谷歌(Google)等紛紛跟進,形成產業界一股巨大旋風。根據工研院研究預估,二○一五年全球USB Type-C出貨上看8億顆,今年則將激增至20億顆,估計一九年更可高達50億顆,滲透率提高至70%水準,成為一大亮點。

鎰勝在生產基地的佈局同樣跟著客戶腳步,早年在台灣生產製造,後來轉到了中國;由於東南亞地區生產成本仍然低廉,隨著不少日系廠商逐漸將產能自中國移往東南亞,鎰勝也在10年前提早佈局東協市場,目前在台灣、中國、越南、巴西等地都有工廠。

線材雖然屬於成熟產業,這幾年成長趨緩,不過,歷經陸廠搶單及原物料暴起暴落的產業自然調整後,大者恆大的趨勢更趨明顯,在個別市場具有獨大供貨基礎的大廠,依然能維持穩健獲利。

黃子成表示,電源線不同於一般線材,有安全特性的問題,畢竟一旦電源線斷裂、燒掉了,生命財產安全皆可能蒙受重大損失,因此各國皆有嚴謹的安全規範認證,價格上也得以反映成本,保有一定利潤;不像電子產品,熱潮過了,只好報廢掉或是面臨削價競爭。

而安規需要長時間、一個一個國家去布建,每推出一項新產品,同樣需要各國認證。申請安規的成本不但很高,維持費同樣驚人;鎰勝必須配合客戶推出的新產品不斷去申請新的認證,以及維持舊的認證,這些認證機構每年還要派人來鎰勝的各地工廠查驗,「光是維持這些安規的費用,每年要花將近1億元,小的廠哪裡負擔得起?」黃子成強調,這個產業必須抱持長期經營的心態,短視近利很難生存下去。

目前鎰勝已拿到30幾個國家的安規認證,有的單一國家甚至產品認證就超過百項,客戶在選擇廠商時也會相當謹慎,除了安全性的考量外,如果客戶想做新產品,就更依賴鎰勝在安規方面的經驗與專業來做設計;「所以大廠也要跟我們配合,以免走冤枉路、花冤枉錢。」

面對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黃子成也強調,「這不是拿錢就可以堆起來的。」一方面安規需要長時間布建,一方面大陸廠商只要專注在自己的市場就吃不完;而鎰勝已在安規認證上遊刃有餘,更垂直整合上下游,因此在成本上有最大競爭優勢。

產業生態變化劇烈,景氣循環更是必然,但鎰勝自成立以來,43年未見虧損,年年都有獲利,不禁令人好奇,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其實只要看看公司的門面,便可嗅出端倪。公司裝潢陳設數十年不變,即使掛牌上櫃以來,連桌子椅子都沒換過,只有會議室的桌子打磨過一次而已;「不需要就不要浪費,門面好,對公司賺錢沒有幫助。有的公司掛牌就要蓋新大樓,這樣我晚上會睡不著覺!」黃子成笑著說。

公司追求穩健是長年維持獲利的最大關鍵。例如電源線受原料銅價影響甚鉅,黃子成也從來不做投機生意,不賭原物料行情,專注在本業上。辦公室牆壁上好幾張紙寫著密密麻麻的數字,「管理就是數據,不要說那麼多籠統的事,只要數據就可以控管成本。」黃子成說,有些產品雖然獲利高,壽命卻很短,寧願把基本盤顧好,永續經營才是鎰勝的公司文化。

即使連蘋果訂單找上門來,左算右算恐怕賺不了錢,也不惜把訂單往外推。後來事實證明,鎰勝拒絕了這筆生意,一家大陸上市公司為了要做這筆生意,買了一家做電源線的小公司成立一個部門,現在這個部門已經收起來了。穩紮穩打不躁進,雖然少了爆發成長的機會,卻是鎰勝能夠存活的主要原因。

鎰勝去年EPS3.39元,今年配發3.5元現金股息,以目前股價計算,殖利率也有9%。今年第一季由於所得稅費用吃掉將近一半的獲利,第一季EPS僅有0.48元但法人仍看好全年EPS可達3元以上,維持歷年水準。走過43年冬,實實在在可說是鎰勝最好的寫照。

短評

除所得稅費用 匯兌損失也不少(NT$48M) 長期營收不佳需注意

 

2016-06-25_161505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崇友(4506)今(24)日舉行股東常會,決議配發每股1.7元現金股利,創歷年配息新高,也是連續6年每股現金股利有1元左右水準,另外,會中亦完成董監改選。

崇友2015年全年合併營收40.6億元、稅後淨利4.87億元、每股稅後盈餘2.47元,皆創歷史新高紀錄,並分別較2014年成長10.45%、36%、35.71%。

回顧2015年營運,崇友表示,業績創新高原因包括浮洲合宜住宅、汐止遠雄u-town a、b棟等大型建案訂單入帳,以及公司電梯產品銷售客戶群進行結構調整,使辦公大樓、百貨、飯店與醫療文教機構等新梯完工案源佔比自2014年的6.74%提升至7.55%,進而帶動2015年電梯銷售完工台數達1,828台,另一方面,台灣目前超過20年老舊電梯數量達1萬台,而崇友積極開拓汰舊換新藍海市場下,2015年完工認列營收台數226台、佔整體新梯銷售台數比重達14.11%,顯示汰舊換新電梯市場貢獻已逐步發酵。

崇友也指出,2015年全年毛利率與營業淨利率分別達27.43%和14.26%,較2014年的24.26%和11.09%增加,主要係一方面受惠商業大樓高樓層案源佔比攀升,使得毛利率較佳的高速梯、無機房電梯等客製化產品銷售暢旺,另一方面則受惠維修保養電梯台數持續攀高,來到突破3萬台的歷史新高數字。

此外,崇友也指出,公司每股淨值、股東權益報酬率、資產報酬率亦連續四年皆成長,並於2015年分別達17.51元、14.45%與7.47%的表現。

 

•股票分類:電機機械 股本(億, 台幣) : 19.67

•營收比重:電梯57.70%、保養39.83%、發電機2.47% (2015年)

•成立時間:63/05/30 初次上市(櫃)日期 : 86/12/06

•收盤價:28.4 成交量:497

•一年內最高價 : 35.95 , 一年內最低價 : 20.4

•本益比 : 9.76 , 同業平均本益比 : 23.8

•股價淨值比 : 1.53 , 每股淨值(元) : 18.56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獅物流工業信託(Frasers Logistics and Industrial Trust)

http://leezaiyu.blogspot.tw/2016/06/frasers-logistics-and-industrial-trust.html

紀錄一下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大部份國家面臨邁入高齡化社會,目前各國為了因應退休年金不足問題,歐洲一些國家都開始延後退休年齡。另外,有些政府如新加坡等,都強迫受薪階級從薪水中提撥退休金,還有更多政府鼓勵民眾要及早作退休金準備。退休金存夠了嗎?法人提五大項目評估退休規畫。

一向作共同基金評估的晨星基金,近期也注意到全球退休金都面臨退休金不足的問題,特別提出主要檢視項目,教民眾自己評估退休規畫及投資組合是否適當。

評估項目包括:

 

1、要有充分的流動性─也就是隨時要有隨手可得、足以應付退休生活開支的現金,此外,還要另有緊急預備金,以備不時之需

2、投資組合要有足夠的增值潛力─建議投資人必須配置股票部位,或其他報酬較高的資產類別中。

3、投資組合也不能承擔太多風險─投資人應善加運用投資於股票的資金,要低出高進,不是買了股票之後就放著都不動,否則該投資組合的報酬表現不但有可能出現大幅波動,也會每下愈況。

4、投資組合要能有效的抗通膨─大多數的實質收入皆因通膨上升而相形減少,為預防前述的情形,必須在投資組合加入抗通膨的工具,如原物料商品或房地產等,在通膨上升時都有不錯的表現。

5、最後再將投資組合、資產或者資產移轉等都要先記錄下來─此有助於投資人在越來越老時,避免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或者可以讓其他協助人順利接手。

 

 

上述是針對有資金可作投資理財民眾的建議,然而,台灣卻有更多的民眾,自認為薪資並不夠多,而忽略作退休金理財規劃。

理財專家建議民眾,「只要有薪水,即可以幫自己存退休金!」,民眾可以在自己薪水中拿6%以內作投資,只要民眾想要多提撥時,馬上告訴公司財務相關單位,一般就可以發薪水時先提撥6%到勞退基金。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retireby40.org/7-phases-retirement/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