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後破產…2百萬日本老人悲劇 台灣避得了嗎?

2016-07-24 12:54 聯合晚報 記者何定照╱即時報導

兩書共讀更有感。記者何定照/攝影

台灣老年人口到後年就將超過14%,邁入高齡社會,8年後更將火速增加到20%,成為超高齡社會,不久更將邁向日本現今的26.7%老人比。描述日本「長壽惡夢」現象的《老後破產》(大牌)近日出版,有如對狀況類似的台灣一記警鐘。

日本NHK採訪小組2013年製作《老人漂流社會——老後破產現狀》特別節目,該書即以節目為基礎,記錄未能在節目中完整呈現的高齡現狀。書中指出,高達200多萬獨居老人僅靠年金拮据度日,每日常只吃罐頭和蘿蔔乾,生病也不敢就醫,天天憂心稀微存款何時用盡,一步步邁向破產。

書中不少高齡者都流淚感嘆,他們年輕時都很努力工作,在職場上光鮮亮麗,也沒胡亂揮霍,「從沒想到老後生活會如此困苦,我好想死」。專家則分析,日本老後破產如此普遍的原因在於工作人口年收持續下降、影響存款,高齡後的年金收入也連年減少,單身趨勢急速提高更是關鍵之一。

書中舉例,許多老人夫妻靠兩人份年金勉強度日,但若一方亡故,單靠一份年金根本難以度日。倘若生病受傷須住院開刀,或有其他重大慢性病,更可能一夕間淪入絕境,此時就算是有房一族,也有如窮途末路。

不少人會猜想,若有家人支援,是否就可免於老後破產?書中指出,日本現況是不少高齡者雖有家人,彼此卻少往來或自身難保;就算與家人同住,也可能因關係欠佳而互不聞問。最悲慘的是,越來越多例子是中壯世代跟著高齡父母一起破產,例如兒子辭職回家照顧病母,自己卻也中風;或兒子失業返鄉,未料不久就中風拖累媽媽。

台灣年金、勞保都將在30年內面臨破產,屆時老人恐怕連日本老人唯一依賴的年金都沒有。想多瞭解問題與未來嗎?搭配講述日本人際孤離現狀的《無緣社會》新版(新雨),你會更有感。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asers Commercial Trust records 2.6% increase in DPU for 3Q 2016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7-22_084933

2016-07-22_084948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che Logistics Trust reports 7.1% fall in DPU for 2Q 2016

Ascott REIT achieves 2% increase in DPU for 2Q 2016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源: 理財周​刊 發表日期:2014-09-26

老無所歸?單身不買房 老來租不到房

你也許知道,獨居老人不好租房問題,但絕對想不到,40多歲以上的中壯年人也開始面臨無房可租的困境,而你還不買房嗎?以後恐怕租不到房。

張先生年輕時打拚,在文山區興隆路週遭買了間三十多坪的房子,後來,因為父母贈與一間房後,搬過去住,轉而將興隆路的房子出租,並成功租給一位年輕貌美的陳姓女子。

不過,有天回興隆路社區時,社區管理員偷偷拉住他說:「張先生,你房子不是租給一個女孩子嗎?但怎麼是一對老夫妻在住耶!」張先生一聽,覺得不對勁,馬上找來女房客詢問,女房客一直哈腰作揖說抱歉,並談到,過去幫父母租不到房子的困擾,因為,很多房東怕房子租給老年人,若在屋內死亡,房子將變成「凶宅」,房屋價值受影響,而不願將房子租給老年人。

房東怕租客意外死亡拒年老族

張先生因為自己家中也有失智長者,深知照護不易的難處,而能體會女房客要為父母租房的困境,因而並未提前解約。但不是每個人都像陳姓女子那麼幸運,據一位有七、八年「包租婆」經驗的馬大姐談到,現在找租客,都會過濾房客,年紀太大的人,不能說是「拒絕往來戶」,但會「儘量避免」。

馬大姐談到,好不容易養個「啞巴兒子」,怎樣都不能因「心太軟」,而冒房子變凶宅的危險。針對獨居老人「租不到房」的困境,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今年九月也在立法院召開「『老』無所歸─被漠視的老人居住權」記者會。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吳玉琴秘書長和與會者共同為老人發聲,拒絕老人歧視,專重老人居住權。

會中,有一位七十八歲的獨居老人孫伯伯現身說法,指他六年前住在萬華區東園街,三、四坪,月租金六千元的房子,住了兩年,有一天,房東告訴他,因他年紀大了,不想承擔風險,所以請他另找別的房子。

他找了好久,終於找到目前居住的五、六坪大的房子,月租金七千元,已經住了四年多,也申請租金補貼五千元。但因隔壁房客是做資源回收的,回收來的東西日曬雨淋,產生惡臭,害他都不敢開窗戶。

跟房東反映,房東也不處理,讓他興起另租房子的念頭,看到租屋的紅條子,就自己打電話去詢問,但有些房東一聽到他的聲音,不是委婉拒絕,就是馬上掛電話,只好求助社福團體協助尋屋。

聯盟秘書長吳玉琴指出,根據內政部統計,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比例達一一.七四%,預計再過十一年,台灣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二○%。然而台灣在租屋市場中,依舊對於「老人」有年齡歧視。

獨居老人三大租房困擾

她談到,老人租屋有三大困擾:

一、「年齡」歧視─租不到的困擾:根據統計,有將近九成的房東,不願租給老人、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或單親家庭等弱勢無殼蝸牛族;即使願意租,獨居老人和精神障礙者的接受度最低,比率低於五%。

二、居住無正義─租不起的擔憂:台北市雖然有四處老人住宅,但租金貴得嚇人,以朱崙老人公寓為例,八坪單人房,每月一萬八千元,外加四千元伙食費,入住還要二~三個月的保證金;雖然社會局提供中低收入戶八~九折優惠,月租金依然高得難以負擔。

三、政府帶頭排斥─租不進的憤怒:雙北市的公營住宅,申請年齡為二十~四十五歲,直接將年長者、老人排拒在外!反觀鄰近的香港公營住宅,收入較低的家戶或年長者家庭,政府不但提出租金援助計畫,還可優先獲得配住。

相對於獨居老人租不到房的困境,崔媽媽文教基金會居住扶助部主任馮麗芳表示,之前有一位四十五歲的先生,每個月薪水七、八萬元,還有車子,只因不想揹房貸而沒買房子,卻遭遇到被房東拒絕的境遇。

馮麗芳說,四、五十歲的中壯年人,目前仍是職場的即戰力,但房東就是不租,據她瞭解,主要是房東認為,四、五十歲的人出社會這麼久,都還沒能力買房子,且還沒結婚,恐怕有問題,因為怕事後出狀況,乾脆不租,比較省事。

年輕房東族拒四十多歲大叔

馮麗芳說,過去是獨居老人最難租到房,沒想到,最難租屋族群的年齡已開始往下降,如果房東族現在連中壯年的人都排斥的話,這現象還滿令人擔心的。一位在南京東路、松江路一帶投資出租套房的年輕房東就談到,基本上他會挑房客,以年輕、有付租能力的人為優先。

他也透露,即便是有正當工作,且有付租能力,但年紀在四十歲以上的人,他也不太願意出租,主要是因為房子地點在金融商圈,有不少上班族,不怕租不出去。

針對以上現象,發起「愛心房東」租屋平台的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能幫忙解快嗎?根據張金鶚的理想是幫忙解決「空屋」問題,同時也能讓想租屋者有「屋」可租,唯據瞭解,媒介成功的件數還不盡理想。

獨居老人的生活照護是政府的一大課題,也是年輕人遲早要面對的問題,圖為情境照。

馮麗芳談到,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今年首創推出「代租代管」計畫,交由專業團隊代為管理及開發房東,並由崔媽媽基金會及永勝創業投資共同承攬,屆時,房東不會接觸到房客,而他們會代管收租及房客管理,不讓「奧」房客的情況發生,以消除房東對弱勢房客抗拒心理,但目前才在推動,成效還待觀察。

姑且不論公部門能否幫弱勢族群解決「居」的問題,但如果你是出社會多年的三十多歲的年輕人,看到上述問題,你會有所感嗎?

雖然過去,有人針對「租屋好或買屋好」,有過一番爭論,但明擺在眼前的是,如果你沒有結婚生子,沒有下一代奉養你,又或萬一,你老年後,子女無法跟你同住的話,那麼,上述租不到房的困境,會在你老了之後面臨到。

別以為六十五歲還很遠

又或者,你會覺得,「六十五歲」距離你還很遠,幹嘛想那麼多?但《理財週刊》就是要你想那麼多!因為,為了老了之後,不想變成租不到房的孫伯伯或四十五歲中壯年男子般,你知道你得準備多少錢,才能住到如貴族般的養生村或是一般的長期照護安養中心?

若依據「潤福」淡水生活新象館的收費,單人房的低樓層押租金為六五○萬元,高樓層則是六九○萬元,雖然不住了,可以退還,但每個月的生活相關費用要二萬二千元以上,若抓你六十五歲退休後,餘命再抓二十年的話,等於手中還要多準備五二八萬元,而這還不含生病看醫生的費用,且萬一生活無法自理的話,還不能住在裡頭。

銀髮族買房,上下樓梯問題很大,沒電梯的房子,最好有爬梯機設備。

而較平價的長期照護中心,一般會收一~二個月的保證金(日後會退),而每個人的月生活費為二萬五千元至二萬八千元不等,若以二萬五千元來算,保證金約五萬元,但退休後的月生活費用,約要準備六百萬元,另加上老了後的尿片、醫療所需等,若粗估抓個一百萬元來算,則當你到了六十五歲時,最保險的退休準備金,就要七百多萬元。

但這個數字是目前的行情,若加計「通貨膨脹」,等你老了之後,可能變成一千萬元以上或要兩千萬元以上,試問,如果你的薪水成長率趕不上通膨,那你要靠什麼存到「老本」?

有質感的退休老本千萬元起跳

也許從現在起,你可以開始存錢,設想你要過的是尊貴的生活,而存到一千萬元以上,又或者,只要能住到一般的安養中心即可,但也要有七、八百萬元,而如果你不住到這些地方去,那你也要趁年輕時買房,才能老了有「房」可以住。

因此,除了存錢,勤於理財做投資,不管是投入股市,還是玩基金,又或者,像以下的王小姐,因為及早買房,如今還不到退休年齡,但已經擁有一間千萬黃金屋。

王小姐談到,雖然單身不是她的選項,但碰不到有緣人,就一人獨居在自己買的二十多坪房子內,而十三年前花五八○萬元買進,同一社區同格局房子目前出售價格為一六五○萬元。王小姐表示,如果她現在賣出,扣掉一五○萬元的房貸,就有現金一千五百萬元,足夠她現在就去住養生村,即便不賣掉,她也不擔心房價因政府打房而下跌,因為,她家走到捷運站只要十分鐘,且因社區環境好,常有房仲來發「我要買這區房子」的傳單,顯示房子還滿搶手的。

王小姐坦言,當初如果沒受到朋友買房的刺激,可能不會想揹房貸,但沒想到做了買房的決定後,雖然房貸壓力會稍微影響到生活花費,但想想,自己又不愛「血拚」,也沒有太多娛樂,就甘於揹房貸,十三年下來,沒結婚的她認為,房子就是她的小孩,以後就「以房養老」。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僅0.45%房東願租屋給老人 張金鶚:應立法不得歧視

▲老年人示意圖,與新聞內容無關。(圖/記者徐文彬攝)

記者徐珍翔/台北報導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再過5年將正式邁入「高齡社會」,老化速度堪稱全球第一,預計2026年時,全台每5人當中就有1位是老人。即便如此,租屋市場仍不夠友善,36歲的吳姓房東就坦言,若是老年人想承租,自己應該會拒絕,畢竟,對方的健康狀況不得而知,「不管是自然(身故)還是非自然,在房裡總是不好吧……。

現年36歲的小咪(化名)表示,即使辛苦,當下仍傾向貸款買房,因為自己始終對政府的社會福利制度無法信任,況且,台灣人民也不具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素養,很多房東仍不願意租屋給老年人,「我今年30多歲,就算等到我60歲,台灣社會也不會進步到那個程度,到時老人租房子也不可能和年輕人一樣順利。」

根據崔媽媽基金會統計,僅0.45%房東願意租屋給老人,該基金會社服部主任馮麗芳指出,社工要帶老人看屋前,都會以電話先告知屋主,此時,只要聽見是老人要承租,有9成以上屋主會婉拒,即便是經濟狀況較好的老人,甚至有看護,仍面臨一樣狀況,「這關很容易被拒絕,有些人連年紀都不問就說只租給學生或上班族,我們一天能聯絡到一個房東願意讓老人看屋就很不錯了。」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吳淑惠也說,「目前老年人租不到房的情況確實算多,特別是獨居老人。」主因是房東擔心老人在屋內過世,恐影響往後出租、出售的行情,若對方孤身一人,還得協助處理後續事宜,「這是房東的擔心,所以會不願意租給老人,其實,站在房東的立場,也是可以理解。」

吳淑惠進一步建議,政府應適時介入,針對沒有家人的長者,安排居家服務、關懷訪視,設法讓房東安心;至於部分租金負擔能力不足的老年人,她認為,不妨由地方政府出面承租,加以裝修後,委由民間單位管理,「如此一來,房東也可以安心,因為承租對象是台北市政府,收租狀況自然穩定。」

值得一提的是,收入較低的老人,礙於選擇有限,常常會租到違建物,導致無法請領租屋津貼,即便順利取得津貼,也不見得有更多租屋選擇,「房東通常不太願意你去申請那個,因為會增加他的所得,繳稅也會變多,所以,很多人雖然申請到補貼,卻不容易租到房子。」

前台北市副市長、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認為,要解決老年人租屋困境最根本的作法,應從法令面著手,首先,可制定租賃專法,明文要求房東不得歧視老人,再者,訂定租屋給老人、殘障等弱勢族群,房東可依法減免稅賦,「現在的問題是,誘因有沒有?夠不夠?一方面有棒子──不可歧視老人,另一方面也要給蘿蔔。」此外,不能光有硬體設施,人員協助等配套也要考量。

 

 

忍痛也要買房 她:台灣沒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素養

▲老年人示意圖,與新聞內容無關。(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徐珍翔/台北報導

「人生那麼短,你為什麼要變成一個房奴呢?」資深媒體人陳文茜認為,民眾買房很可能因此耗掉一生財富,還不如學蒙古人逐水草而居,直言最聰明人都會選擇租屋。不過,該說法似乎未能服眾,現年36歲的小咪(化名)就直言,仍會選擇忍痛買房,因為台灣人民並沒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素養,一旦自己年老,恐怕會受到房東歧視,最終流離失所

陳文茜日前作客訪談節目《酷聽零距離》,大談居住價值觀,她認為,在台灣,最聰明的人都會選擇租屋,因為買房支出與出租房屋的收入不成比例,買間房,很可能會耗掉自己一生的財富,相較之下,租屋只是一件小事,「人生那麼短,你為什麼要變成一個房奴呢?為什麼要把自己的人生卡死在這個地方?還不如學蒙古人逐水草而居。」

該說法似乎也與部分年輕人的想法不謀而合,一名剛出社會兩年的王小姐就說,自己從沒想過要存錢買房,因為人生苦短,不想一輩子都被房貸綁死,「這年頭意外很多,如果哪天檢查我罹癌,但我大半輩子都過得苦哈哈,豈不是很虧?還不如活在當下,好好享受生活。

不過,一名看屋已有4年時間的黃先生說,其實買房也可以兼顧生活,自己與太太已規劃好,房貸絕不超過月收入的三分之一,小孩相關支出佔三分之一左右,如此一來,還可以維持每年出國旅遊、國內長途旅行各一次的頻率,「有能力,當然會想買房子,因為租房子,花的錢就是有去無回,如果有個房子,遇到事情還可以處置,選擇會多一點。」

一名62歲的公務員許先生也認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很重要,他舉自己為例,目前一家人居住在職務宿舍,畢竟不算有「根」,一旦退休還得重覓住處,即使順利租屋,仍要看房東臉色,「房子不是你的,想好好裝潢都不行,哪天人家要你搬,你還是得搬,壓力永遠存在。」談到買房選項,他不禁抱怨台灣房價貴,痛批炒房獲利遠高於其他行業是畸形發展,根本與民生主義的土地國有、漲價歸公理念相悖,「從這方面來看,真正實施三民主義的反而是共產黨。」

▲租屋示意圖,與新聞內容無關。(圖/記者李毓康攝)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說,買房還在其次,但一定要存錢,「我的認知是,政府不可靠,要想想,你能工作到幾時?」直言民眾一旦淪為「月光族」,退休後想靠國民年金過活,恐怕會很辛苦,不妨買房當作「強迫儲蓄」;相較之下,部分民眾雖未買房,但因為長期守財,手上握有大把現金,「這種人買不買房,其實我覺得沒差,根本就不用太擔心他的人生。」

進入職場10多年的小咪則有不同看法,她認為,無論存款多寡,當下自己還是會選擇忍痛買房,因為始終對政府的社會福利制度無法信任,此外,台灣人民也不具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素養,很多房東仍不願意租屋給老年人,「只要能確保老了還有地方住,我也寧願不買房阿,但我今年30多歲,就算等到我60歲,台灣社會也不會進步到那個程度,到時老人租房子也不可能和年輕人一樣順利。」

面於小咪的疑慮,崔媽媽基金會則給出了肯定答案──僅0.45%房東願意租屋給老人,「這是我們每天都會面臨到的問題。」該基金會社服部主任馮麗芳透露,因為工作關係,曾親眼看過很多老人被房東拒絕,因此也開始擔心,一旦自己年紀漸增,房東會開始排斥出租,「我擔心房東會跟我兒子說,房子要收回來了,你們搬吧,他不說,我也會猜,是不是因為我年紀大,他擔心我掛在裡面。」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項目 2347 3702 3036
名稱 聯強 大聯大 文曄
公司產業 電子通路業 電子通路業 電子通路業
股本(億元) 158.85 165.57 44.76
市值(億元) 58696 66560 19651
成交價/漲跌 36.95 40.2 43.9
一年內最高/最低 44.9/29.5 40.2/27.3 46.5/29.5
前四季EPS 2.04 3.37 4.28
本益比 18.1 11.9 10.3
淨值比 1.3 1.4 1.2
大股東 18% 10% 9%
外資 40% 34% 31%
現金殖利率 4.1% 6.2% 6.3%
ROE 1% 3% 3%
近四季毛利率 3% 4% 6%
近四季營益率 1% 1% 2%
近四季淨利率 1% 1% 2%
外部股東報酬率 1% 2% 3%
估價 34 39 43
財務分數 42 45 49
獲利能力 獲利能力 獲利能力 獲利能力
營業毛利率 3.7 4.3 5.6
營業利益率 1.4 1.7 2.1
稅前淨利率 1.9 1.6 1.8
稅後淨利率 1.6 1.3 1.5
每股淨值(元) 27.4 29.0 37.6
每股營業額(元) 48.8 73.4 60.8
每股營業利益(元) 0.7 1.3 1.3
每股稅前淨利(元) 0.9 1.2 1.1
股東權益報酬率 2.9 3.2 2.4
資產報酬率 1.1 1.1 1.0
每股稅後淨利(元) 0.8 0.9 0.9

2016-07-18_000502

項目 2347 3702 3036
名稱 聯強 大聯大 文曄
公司產業 電子通路業 電子通路業 電子通路業
股本(億元) 2 3 1
市值(億元) 2 3 1
成交價/漲跌 37 40 44
一年內最高/最低 44.9/29.5 40.2/27.3 46.5/29.5
前四季EPS 1 2 3
本益比 1 2 3
淨值比 2 1 3
大股東 3 2 1
外資 3 2 1
現金殖利率 1 2 3
ROE 1 2 3
近四季毛利率 1 2 3
近四季營益率 1 2 3
近四季淨利率 1 2 3
外部股東報酬率 1 2 3
溢價(折價) 8% 3% 1%
財務表現 1 2 3
獲利能力 21 29 34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商公司CEO:再好的公司,待久了,還是會變成一個井底蛙

0回應

撰文者田臨斌  

老黑看世界 瀏覽數:200+2016-07-12

井底蛙夢想

photos放大顯示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xl_37503611

離開職場後,有些人希望我能總結一下二十多年職場心得,對眾多還在「江湖」中打拚的兄弟姐妹提出一些建議。以下是我的心得:

忠於工作,但不要忠於公司

「拿人錢財,為人消災」是基本職業道德,對眼前工作不滿意就滿腹牢騷,不盡心力,不但自己不開心,別人也一定看得出來,很難有好下場。無論想改善工作狀況,換職位,或跳槽其他公司,努力做好手上工作都是先決條件,所謂「騎馬找馬」,重點得先把胯下那匹馬騎好才行。

有一些人對公司(或老闆)有一種莫名情感依託,在面臨去留時會產生罪惡感。這點完全沒有必要,企業就是企業,政策隨盈利狀況改變而改變,再好的公司待久了,還是會成為一個井底蛙,無論是否滿意現在工作,都要偶爾伸頭往外看看,比較過後做出的去留判斷,才能既符合個人,也符合企業的長遠需求。

簡單說,進入企業,不努力工作是一種錯誤,對公司效愚忠是一種更嚴重的錯誤!

對公司做的職涯規劃不要太認真,但要抓住機會做能發揮創意的工作

人在自由空間下,才能學到最多東西,發揮最大才能,許多人只把工作當成謀生工具,不在乎學習或樂趣,有些人在沒有嚴格規範下工作會手足無措,有些人怕犯錯不願意嘗試新事物,這些人付出的代價就是大把青春在無聊沉悶中度過。即使工作特性不允許太多創意,起碼嘗試挑選一個肯留空間,容許犯錯的主管。

企業提供的職涯規劃是以企業長期經營為前提,不是以個人特長為出發點,想像一下,即使賈伯斯能在企業做到退休,他的職業生涯恐怕也不會很成功。對多數攀爬企業階梯的上班族來說,爬得快一點,慢一點,高一點,低一點,在當時可能是令人睡不著覺的大事,經歷之後回頭看,其實差別不大。

在組織內常聽說某某主管如何傳奇威風,他們只不過是比較精明的商人而已,不值得當成偶像看待,重點是善加利用工作提供的工具和經驗,做個人的「人生規劃」,為一旦離開企業後的生涯做好準備,別忘了人生不止工作,退休後還有幾十年要度過。

職場上結交朋友,不要玩弄權術

職場是每天花費時間最多的地方,沒有幾個好朋友日子一定不好過,但企業環境利益糾葛,不容易交真朋友,這時起碼要做到以誠待人。同事關係只是一時,不要把短暫革命情感認做可長可久的友情,有幸碰上工作內容之外的志同道合,才可能成為長期的良師益友。

企業環境對有權利慾的人來說,是玩弄權術,勾心鬥角的天堂,而事實是每個人多少都有一些對權利的慾望,面對辦公室鬥爭,儘量克制自己,不要在一旁煽風點火,更不要捲入,因為無論鬥輸鬥贏,都輸掉過好生活需要的平靜心情,而一旦養成鬥爭習慣,很容易扭曲人性而不自知。

比升職加薪更重要的,是爭取工作外調的機會

人要花很多錢才能去陌生地方旅遊,而工作外調能比旅遊更深入瞭解一個陌生地方,增廣見聞,擴大視野,居然還有人為此付你(更多)薪水,天下還有比這更好的事嗎?雖然離鄉背井初期的確是個挑戰,一旦克服,生活功力像吃大補丸一樣快速成長。無論是另一個城市或另一個國家,在家庭責任許可下,務必儘量爭取。

剛退休時如果有人問我職業生涯最大成就,我會說40歲當上CEO,現在問我,答案是三次外調。原因是我後來才看清楚,陞官加薪,除了個人努力外,還有許多可統稱為「機運」的因素,即使真的能力過人,作一個較精明的商人也沒什麼了不起,而那三次外調大幅增進我的生活能力,為後半段樂活人生打下基礎。

保有工作以外的生活,不要把工作當全部

 

這大概是上班族最容易犯的錯誤,表面上看主因是環境競爭,更重要的其實是職場上普遍流行的價值觀,一種在潛意識裡認可一切與工作相關的,都是正當、重要的價值觀。這種隨資本主義過度發展而來的想法,造成現代人失去許多生活樂趣,取而代之的是對物質,權勢,科技等人工樂趣無休無止的追求。

其實企業本身也是受害者,員工因為這種違反自然的生活方式產生各種疾病,以致影響生產力,於是稍有遠見的企業,會有各種生活/工作平衡措施,但這些措施經常不是杯水車薪,就是淪為口號,尤其當大環境不景氣的時候,看來更像是被人逐漸遺忘的笑話。

對抗主流價值不容易,需要首先意識問題存在,問問自己平時花多少時間和家人相聚?閱讀?玩興趣?運動?旅行?發呆?這些才是人活在世該做的事,工作是為實現這些,不能反客為主。有人會說現在工作是為某天專心做這些,那除非觀念正確,否則「某天」永遠不會到來。

 

記住:「沒有人臨終時抱怨這輩子工作太少」!

養成儲蓄理財的習慣,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假手他人

多數上班族希望儘早退休,這取決於財務自由程度,靠拿死薪水和省吃儉用不容易達到目標,長期投資理財有其必要性。以退休規劃為前提的理財要把握兩個原則:長期穩健,分散風險。只要看清物質欲求的本質,不做人云亦云的追求,要達到財務自由的目標其實比許多人想像來得容易。

如果身為主管,許多原來必須親手做的事可以交由他人代勞,但要分清楚「授權」和「依賴」,尤其像管理行事曆,整理帳單,安排出差,這些事儘量不要假手他人,除了能更好掌控工作細節之外,還能養成有用的生活習慣,工作帶來的光環和便利總有一天要退去,懂得如何生活才是王道。

拉拉雜雜說了一堆,主要目的是希望你不要犯我曾經犯過的錯誤,企業除了能帶來溫飽,也是一個不錯的學習發展場所,但它本身有侷限性,甚至會誤導人,看清它,管理它,人生必能更加健康快樂。共勉之!

作者簡介_田臨斌(老黑)

田臨斌,外號老黑,1960年出生於台北,曾任外商石油公司大中華區業務總經理,45歲從職場急流勇退,移居高雄。退休後,除了找到對寫作的熱情,還考上街頭藝人證,每週在愛河邊彈唱英文老歌;也跟著老婆一起喜歡上旅行,嘗試包括郵輪在內的各種旅行方式,並透過文字和圖畫與讀者分享。著有《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懶人大旅行》等書。FB粉絲頁:老黑看世界。

「老黑看世界」專欄文章列表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3歲退休周遊世界 美國女子分享秘訣

更新: 2016年07月11日

6710

按讚加入粉絲團

達科(Anita Dhake)原是芝加哥一名律師,在33歲那年她辭去年薪33萬美元的律師工作,開始周遊世界,目前已經遊歷過49個國家。圖為她在希臘。(Anita Dhake提供)達科(Anita Dhake)原是芝加哥一名律師,在33歲那年她辭去年薪33萬美元的律師工作,開始周遊世界,目前已經遊歷過49個國家。圖為她在希臘。(Anita Dhake提供)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 Twitter分享到 Google+寄信給您的好友

【記者畢儒宗/編譯】阿尼塔.達科(Anita Dhake)原是芝加哥一名律師,在33歲那年她辭去年薪33萬美元的律師工作,開始周遊世界,目前已經遊歷過49個國家。她在部落格「節儉的力量」(thepowerofthrift.com)上分享如何過節儉的生活及分享旅遊經歷,有趣的內容吸引了媒體注意。
大多數人認為,需要工作至65歲存夠退休金才能逃離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退休後才開始計畫等了一輩子的旅遊計畫。芝加哥律師達科卻不這麼認為,她在33歲那年「退休」。近日她接受《富比士》(Forbes)雜誌採訪,介紹了她的旅遊生活。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投資人理想退休金1712萬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6-07-13

〔記者廖千瑩/台北報導〕摩根資產管理昨公佈2016年度「兩岸三地投資人退休意向調查」,首次將調查範圍擴及台、港、中三地投資人。調查結果發現,兩岸三地投資人平均理想退休金額相當接近,平均逾1700萬元,以香港1932萬元最高,台灣1712萬元居次,中國1665萬元最低。

  • 摩根資產管理公佈2016年度「兩岸三地投資人退休意向調查」,首次將調查範圍擴及台、港、中三地投資人。(摩根投信提供)

    摩根資產管理公佈2016年度「兩岸三地投資人退休意向調查」,首次將調查範圍擴及台、港、中三地投資人。(摩根投信提供)

至於現行準備退休金的投資工具,兩岸三地大不同,台灣投資人最注重收益,四成(41.1%)投資人選擇進入門檻較高、每月能有租金收益的房地產,香港投資人最積極,準備退休首選為股票(94%);中國投資人最保守,多達六成(60.5%)偏好保障功能較高的保險。

分析本次調查結果指出,兩岸三地投資人對退休資金的多寡與當地物價水準高度相關。香港因為物價水準較高,所以需要的理想退休金額也最高。

摩根投信執行董事劉玲君說,目前來看,「千萬退休金」已是退休的必要門檻,雖然多數台灣投資人認為,千萬元以下的退休金就足夠,但兩岸三地投資人期待的退休金平均已逾1700萬元。若工作40年,欲存到千萬元退休金,每月至少要存2.1萬元;若想存到1700萬元,每月存款金額更需拉高到3.5萬元。

業者認為,存款固然安全,但每月負擔金額很可能超出年輕人薪資,因此,想存退休金,一定要多管齊下,視個人投資屬性,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累積退休金。

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